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测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1:50
【摘要】:随着2022年冬奥会逐渐临近,我国冰雪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官方数据显示,当前已有30多个省市推出冰雪旅游产品,冰雪经济在地区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抓住机遇,从供给侧发力,将“冰天雪地”转化“金山银山”,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目的地是所有冰雪资源富集区域的热点话题。在旅游目的地打造过程中,形象塑造是品牌建设的第一步,而形象测量是形象塑造的第一步,是开展形象设计、重塑与推广、营销前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旅游地吸引力与出游转化率的基底。因此想要在众多同质化冰雪旅游资源地中“冲出重围”,塑造“差异化”形象,离不开对现阶段冰雪旅游形象的科学、系统测量。本文选择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对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进行了系统测量。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的基本信息进行阐述;对研究内容现状与前沿进行梳理,挖掘出研究切入点,确定客观状态、发射形象、感知形象为本研究的三个测量维度。第二部分为冰雪旅游形象测量体系构建,以社会科学测量标准为基础,引入跨学科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借鉴参考前人的相关成熟量表并结合冰雪旅游特性构建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冰雪旅游形象综合测量体系,为进一步的案例地测量构建系统框架。最终部分为实证研究,依据已构建的冰雪旅游形象测量体系,对吉林省冰雪旅游地客观状态、政府投射形象、感知形象分别进行测量并且对测量结果进行三维对比分析;基于三维形象测量结果,挖掘其形象短板与营销机会,为吉林省进一步改善其冰雪旅游形象,打造知名冰雪旅游目的地提出针对性建议。
【图文】:

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测量研究


本文研究框架

模式图,施拉姆,传播过程,模式


图 2-1 施拉姆循环传播过程模式众传播过程模式式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人际间小群体传播的诸多特性,,但是却不适拉姆本人也指出其缺陷,于是在同篇文章中同时推出另一个新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传东;李露苗;罗尚q;;基于网络游记内容分析的风景道骑行体验研究——以318国道川藏线为例[J];旅游学刊;2015年11期

2 滕茜;杨勇;布倩楠;许鑫;;基于网络文本的景区感知及互动研究——以上海为例[J];旅游学刊;2015年02期

3 韩振坤;唐征征;;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提升机制分析[J];设计;2013年12期

4 杨昆;姬梅;陈娅玲;;基于网络游记的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探析[J];旅游论坛;2013年03期

5 王龙;;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内容的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12年04期

6 李玺;叶升;王东;;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非结构化测量应用研究——以访澳商务游客形象感知特征为例[J];旅游学刊;2011年12期

7 马秋芳;;旅游地媒体符号的内容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旅游科学;2011年03期

8 姚占雷;许鑫;李丽梅;杨勇;;网络游记中的景区共现现象分析——以华东地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1年02期

9 孟爱云;;基于竞合的东北区域旅游发展问题探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高静;章勇刚;庄东泉;;国内旅游者对海滨旅游城市的感知形象研究——基于对携程网和同程网网友点评的文本分析[J];消费经济;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爽;哈尔滨冰雪旅游季旅游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曾祥辉;湄洲岛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3 曹婷婷;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游目的地景观共现效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姜舒雅;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杭州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5 魏婷;旅游凝视视角下海岛旅游地形象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刘欢;中国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贾磊;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成都市旅游感知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杨秋风;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黄宗林;基于网络游记的滨海旅游感知形象测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明伟;游客认知维度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9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89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