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旅游对农村聚居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422.6;F592.7
【图文】:
光明村位于望城县白若铺镇西北部,西接宁乡,东邻长沙,距长沙市区巧公里,属于半小时经济圈层。金洲大道横贯东西,途径境内路段全长3.96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如图4一1所示)。依据乡村旅游地理位置的差异,光明村开发乡村旅游,属于都市依托型。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对交通的可达性要求较高,光明村的区位优势,为光明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任三三日人河西先份区范川〔二:二即卜区范困〔三三I一件快邃透挤图4一1光明村位置示意图Fig4一 1LoeationdiagramofGuangmingvillage光明村现状自然元素由“山”、“水,,、“田”、“堰,,、“村,,构成,村域内“山、水、田”特色分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为光明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底(如图4一2所示)。
光明村现状自然元素分布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J];华人时刊;2006年08期
2 彭青;高非;;旅游如何促进法国乡村发展[J];南风窗;2009年04期
3 刘兆丰;;重建农村的契机[J];人与生物圈;2010年01期
4 黄洁;从“乡土情结”角度谈乡村旅游开发[J];思想战线;2003年05期
5 文赤桦;;三圣乡:乡村旅游 其乐融融[J];人权;2007年02期
6 陈飞;;对金融危机中修文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等部门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指导意见的通知[J];吉林政报;2007年03期
8 李荔玲;;武宣县:“乡村旅游”助农增收[J];当代广西;2007年11期
9 仇峰;;三个培育抓提升 乡村旅游显品位[J];杭州(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浓浓乡村情”——乡村旅游发展大家谈[J];杭州(我们);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宜;程望杰;;村庄有机更新中乡村旅游特色的保护与挖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潘方红;;布依族乡村旅游与人才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杨冠雄;;海南有必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兼论乡村旅游应当做成国际旅游岛的一个重要品牌[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冯焕龙;陈晓键;;陕北地区乡村旅游思考——以陕西省延长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迪力夏提·司马义;买托合提·阿那依提;;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8 楼惠新;;论乡村旅游的品牌设计与营销[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翁孟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静;乡村旅游成“香饽饽”[N];西藏日报(汉);2011年
2 刘谨;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何立斌 驻四川记者 羽欣;四川成立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余啸;潜山乡村旅游渐起[N];安徽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卡玲 本报通讯员 邝伟楠;我区返乡农民工靠乡村旅游再就业[N];广西日报;2009年
6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斌;构建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旅游委的首要工作目标[N];中国旅游报;2011年
7 习秋;乡村旅游项目应如何开发[N];河南科技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小润 李慧;乡村旅游:三十年与三个华丽转身[N];光明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潘国雄;加快乡村旅游力度[N];贵州民族报;2008年
10 史洪跃;黔西倾力打造解放村乡村旅游[N];毕节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范水生;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4 艾琳;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7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铁;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王佳欣;基于多中心视角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冉冉;基于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2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张华;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隽妮;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于晓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成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西华大学;2010年
6 甘飞云;宋代乡村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董丽丽;湖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芳;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段云国;重庆市远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薛贵儒;黄山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2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1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