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区更新与核心旅游吸引力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1 02:13
【摘要】: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中横贯历史最长,建都时间最早,遗留文化最多的古都城之一,洛阳老城区的发展却是倒退的,在整个城市发展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洛阳老城区本应该是和洛阳乃至河洛文化接轨最深的地方,在新旧城市更新过程中不但没有体现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反而成了脏乱差的落后城市区。规划区位功能不明显,旅游开发定位不明确,保护法律不健全,导致了洛阳老城整体不协调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文物,乃至人文地理正在急剧丧失,旅游核心吸引力逐渐降低。 20世纪80年代过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古城文化景观和历史遗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影响。城市更新的初期,由于理论的限制和实践缺乏,大拆大建的思想在城市更新中大量体现,许多文化遗留,历史文脉,人文景观在这种浪潮中遭到破坏乃至完全消失。目前古城的建设,摒弃了大拆大建,过度仿制的开发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旧城的更新与再造不仅仅是作为旅游的场所,更多的是采用“更新”式方法。 文章通过对洛阳古城特有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城市更新过程中洛阳古城旅游吸引力的有效分析。指出洛阳古城核心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在更新过程中城市特有地域性表达以及古都文化建设的迫切性,通过洛阳老城区的更新设计来解决洛阳老城区核心旅游吸引力提升具体方法探讨。对国内外古城更新设计模式进行归纳总结以及探讨,结合洛阳古城本身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洛阳老城区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洛阳古城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保护的重要意义,指出洛阳古城区在改造设计中必须将独有的古都特色得以表达,并且指出了提升古城区旅游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洛阳老城区的更新对于洛阳整体形象和古都旅游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洛阳老城区在城市更新中,应当采取“有机”更新和注重“文脉”保护的基本框架下,必须注重古都地域文化的表达,在城市更新的具体过程中,采用秉承历史,现代功能的设计理念,在老城区城市功能更新的同时,以“古色建筑,现代功能,古都体验”的科学设计,为正在衰败的老城区旅游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从而适应城市新的发展需求。本文以洛阳老城区内的西关街道、南关街道、西北隅街道、东北隅街道、西南隅街道、东南隅街道为典型实例对其在城市更新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洛阳老城区传统商业街更新设计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洛阳旧城区更新保护历程的分析,对洛阳老城旅游活化提升、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等系列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洛阳旧城更新以及老城区旅游吸引力评价的分析,为洛阳的城市区位分布和老城区旅游活化提供便捷的理论参考依据。对洛阳老城区旧城更新设计与核心旅游吸引力提升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以及具体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图文】:
图 1-1 周王城复原图Fig.1-1 The zhou dynasty capital recovery figure阳城年(605)营建东都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抵伊二年(619)王世充废隋皇泰主自立,在洛阳为都,沿用此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洛阳城毁阳市区及近郊,1954 年起进行勘查发掘。郭城。设 8 个城门,东、南各 3 门,北面 2 门,西平面近似长方形。城垣夯筑,内外包砖。城中则天明堂遗迹。东宫在宫城之东。皇城绕宫城东,圆璧二城。皇城之东又有东城,东城之北有
图 1-2 隋唐洛阳城Fig.1-2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uoyang city时期的洛阳城我们所说的洛阳老城(图 1-3),金明洛阳城(中京,在隋唐洛阳城的东城旧基上筑新城,规模洪武六年(1373)在金元城基础上筑砖城,挖壕堑0 米,四面各设一门。该城即今天的洛阳老城。
图 1-3 洛阳老城Fig.1-3 Luoyang ancient city城特征城区历史底蕴深厚,年代久远,目前的老城区建于金朝兴原型为宋代“河南府”从建成到 1948 年全国解放前,洛阳老化,故称其为老城。是洛阳目前保存最好也是最后一座古特征:文物古迹众多,现存文物古迹 64 处,其中,国家级文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比较著名的有东汉的董公祠、妥灵宫朝的明堂,宋代的文峰塔,元代的府文庙,明清的鼓楼、山特征:老城区传统商业兴盛,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中原,古时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商贾云集,繁荣昌盛。
本文编号:2749812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图文】:
图 1-1 周王城复原图Fig.1-1 The zhou dynasty capital recovery figure阳城年(605)营建东都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抵伊二年(619)王世充废隋皇泰主自立,在洛阳为都,沿用此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洛阳城毁阳市区及近郊,1954 年起进行勘查发掘。郭城。设 8 个城门,东、南各 3 门,北面 2 门,西平面近似长方形。城垣夯筑,内外包砖。城中则天明堂遗迹。东宫在宫城之东。皇城绕宫城东,圆璧二城。皇城之东又有东城,东城之北有
图 1-2 隋唐洛阳城Fig.1-2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uoyang city时期的洛阳城我们所说的洛阳老城(图 1-3),金明洛阳城(中京,在隋唐洛阳城的东城旧基上筑新城,规模洪武六年(1373)在金元城基础上筑砖城,挖壕堑0 米,四面各设一门。该城即今天的洛阳老城。
图 1-3 洛阳老城Fig.1-3 Luoyang ancient city城特征城区历史底蕴深厚,年代久远,目前的老城区建于金朝兴原型为宋代“河南府”从建成到 1948 年全国解放前,洛阳老化,故称其为老城。是洛阳目前保存最好也是最后一座古特征:文物古迹众多,现存文物古迹 64 处,其中,国家级文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比较著名的有东汉的董公祠、妥灵宫朝的明堂,宋代的文峰塔,元代的府文庙,明清的鼓楼、山特征:老城区传统商业兴盛,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中原,古时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商贾云集,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光宇,张继刚;我国城市管治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2 王艳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08年03期
3 杨鸿勋;自我作古 用适于事──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洛阳明堂[J];华夏考古;2001年02期
4 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年04期
5 蔡梅;;原真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地开发探究——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为例[J];商业经济;2008年12期
6 夏明;武云霞;;地域特征与现代城市更新[J];建筑科学;2006年05期
7 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J];建筑学报;2001年11期
8 陈良伟;李永强;石自社;谢新建;;定鼎门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4年01期
9 王金平;山西民居的装饰及其象征性表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年05期
10 苑林,李继峰;洛阳城市化模式研究[J];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美婧;北魏洛阳城的营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袁泉;苏州历史街区内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9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4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