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7:07
【摘要】:生态旅游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初引入我国。这种旅游方式具有可以提高保护区居民收入、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为保护区管理部门提供收入来源等特点,所以,生态旅游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保护区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实际上,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但能够提高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经济收入,也能为保护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是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各利益相关方保护当地资源环境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变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以美国垦务局2004年对RIRIE水库的研究为基础,参考了其相关指标,并根据我国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在生态学、旅游学专家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对这些指标进行了一定调整,运用了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访谈、资料收集的方法获得了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并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较准确地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状况,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对天目山保护区的管理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了更深入地对天目山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天目山已开发旅游区特点,创新性地将保护区实验区已经开发的旅游区域进一步分成了四个旅游功能区,即游客集中区、游客生活区、游客过渡区和游客稀少区,并根据每个旅游功能区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调查中共获得游客问卷368份、居民问卷126份和大量的电子、影音资料,在这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角度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生态承载力方面,游客集中区、游客生活区的管理较密集,对生态环境的管理、监控严格,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但是,游客数量较少的游客过渡区和游客稀少区却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清洁周期较长等状况,生态环境受到了不良影响。建议保护区对游客过渡区加强管理,缩短清洁周期;对游客稀少区采取限制政策,暂停游客进入。 二、空间承载力方面,保护区管理局根据保护区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在游客稀少区、游客过渡区和游客集中区采取了禁止新建任何建筑的措施,所以,这些区域已不存在空间承载力进一步超载的问题。在游客生活区,农家乐数量的持续增加,给游客生活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建议保护区管理局进行生态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并用多种方式进行鼓励和支持,引导当地居民向其他产业转型,以解决游客生活区面临的空间承载力问题。 三、设施承载力方面,设施承载力超标是目前天目山保护区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游客过渡区、游客稀少区严重缺乏各类设施,游客集中区的休憩设施承载力超标,游客生活区娱乐、医疗设施的不足等方面。建议保护区管理局全面加强当地设施建设。 四、社会承载力方面,通过游客感知情况和当地居民感知情况的对比研究发现,游客和当地居民对社会承载力的各个方而的满意度都较高,不存在明显问题。调查中发现,居民对当地开展生态旅游产业总体较为满意,仅在农家乐数量不断增加等少数问题存在不满情绪。 总体而言,从功能区的范围角度看,天目山管理局应对游客过渡区和游客稀少区投入更多的关注;而从承载力的种类角度来看,管理局应在设施承载力方面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以解决设施种类和数量不足带来的影响。同时,我国南方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类似问题,可以参考本研究的方法,对生态旅游开发、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解决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而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快速、科学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759.9;F592.7
【图文】:
景区区包含了西天目山的绝顶—仙人顶,海拔1,506米。在仙人围的山麓、田野、房屋、河流均历历在目,是观日出、看晚霞范围为从开山老殿至仙人顶天下奇观一段。包含的景点有:仙下奇观、仙人锯板、捧印石、新妇石、围棋石、轿子石、堆玉白吟诗石。峡谷景区大峡谷景区(即东关景区或天目大石谷景区),原称火山石谷,区的东关,以第四纪冰川雕塑的奇岩怪石、飞瀑碧潭为主要特溪形成数公里的崎岖重叠的山峡石谷,是目前中国石谷最长、最大、形状最奇、水资源最丰富的山峡石谷。范围为冰川大峡。包含的景点有:天目大石谷、五瀑潭、九连瀑、水帘洞、卧千米长廊、锯板石、山龟石、青蛙石、八仙石、官帽石、静水来石、千亩石。
图3.2游客集中区景点示意图Fig3.2TheseenicsPotsintouristeomPaetarea开山老殿北部景区是游客最密集、景点最集中的景区,位于保护区入口至开山老殿景点处。全年营业,其旺季为4月一11月,游览开山老殿景区一周约需2一3小时。游客一般选取的路径从保护区入口处坐车至从龙凤尖停车场入口下车进入,在开山老殿主要景区游览后,再坐车原路返回。所以,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山老殿主要景点。(二)游客生活区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和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对保护区内生态旅游采取的策略为‘。山上旅游,山下住宿”的管理模式,仅在开山老殿和幻住庵附近有食品供应。保护区景区内仅在禅源寺景区内有几家饭店经营。其余的食宿场所位于保护区景区外部,其中绝大多数采取了农家乐的形式。游客生活功能区范围为禅源寺景区及保护区内和周边的农家乐。在图中用红色表示。禅源寺景区内的常住老年游客占有一定比例,禅源寺景区是这些游
图3.3游客生活区景点示意图Fig3.3TheseeniesPotsintouristlivingarea客过渡区能区是指天目山保护区旅游区的开山老殿景区北部区域(寺景区(游客生活区)的连接区域,是步行下山的唯一道路交通线路的开放,大部分游客已经不再步行上下山,而选择山。所以,从开山老殿景区步行至禅源寺景区的游客相对较原因,将开山老殿南部景区划定为游客过渡区。客缓冲功能区范围为进山门至五世同堂、普同塔、大树王范表示。该功能区的特点是游客相对分散,数量不大。生态环盖率较高,景观及生物资源相对丰富。管理程度较低,公共功能区景点包括:石门、香炉峰、象鼻峰、打坐石、千丈岩、半月池、张公舍、观音岩、响水岩、伏虎瀑、玉琳国师塔
本文编号:2753141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759.9;F592.7
【图文】:
景区区包含了西天目山的绝顶—仙人顶,海拔1,506米。在仙人围的山麓、田野、房屋、河流均历历在目,是观日出、看晚霞范围为从开山老殿至仙人顶天下奇观一段。包含的景点有:仙下奇观、仙人锯板、捧印石、新妇石、围棋石、轿子石、堆玉白吟诗石。峡谷景区大峡谷景区(即东关景区或天目大石谷景区),原称火山石谷,区的东关,以第四纪冰川雕塑的奇岩怪石、飞瀑碧潭为主要特溪形成数公里的崎岖重叠的山峡石谷,是目前中国石谷最长、最大、形状最奇、水资源最丰富的山峡石谷。范围为冰川大峡。包含的景点有:天目大石谷、五瀑潭、九连瀑、水帘洞、卧千米长廊、锯板石、山龟石、青蛙石、八仙石、官帽石、静水来石、千亩石。
图3.2游客集中区景点示意图Fig3.2TheseenicsPotsintouristeomPaetarea开山老殿北部景区是游客最密集、景点最集中的景区,位于保护区入口至开山老殿景点处。全年营业,其旺季为4月一11月,游览开山老殿景区一周约需2一3小时。游客一般选取的路径从保护区入口处坐车至从龙凤尖停车场入口下车进入,在开山老殿主要景区游览后,再坐车原路返回。所以,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山老殿主要景点。(二)游客生活区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和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对保护区内生态旅游采取的策略为‘。山上旅游,山下住宿”的管理模式,仅在开山老殿和幻住庵附近有食品供应。保护区景区内仅在禅源寺景区内有几家饭店经营。其余的食宿场所位于保护区景区外部,其中绝大多数采取了农家乐的形式。游客生活功能区范围为禅源寺景区及保护区内和周边的农家乐。在图中用红色表示。禅源寺景区内的常住老年游客占有一定比例,禅源寺景区是这些游
图3.3游客生活区景点示意图Fig3.3TheseeniesPotsintouristlivingarea客过渡区能区是指天目山保护区旅游区的开山老殿景区北部区域(寺景区(游客生活区)的连接区域,是步行下山的唯一道路交通线路的开放,大部分游客已经不再步行上下山,而选择山。所以,从开山老殿景区步行至禅源寺景区的游客相对较原因,将开山老殿南部景区划定为游客过渡区。客缓冲功能区范围为进山门至五世同堂、普同塔、大树王范表示。该功能区的特点是游客相对分散,数量不大。生态环盖率较高,景观及生物资源相对丰富。管理程度较低,公共功能区景点包括:石门、香炉峰、象鼻峰、打坐石、千丈岩、半月池、张公舍、观音岩、响水岩、伏虎瀑、玉琳国师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珍;罗家豪;;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3 孙道玮,俞穆清,陈田,田卫,王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5 黄向;保继刚;沃尔·杰弗里;;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ECOS)的构建[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6 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7 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8 杨桂华,王跃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00年01期
9 崔凤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J];经济地理;1995年01期
10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2753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5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