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GIS的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3:34
【摘要】: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是目前旅游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旅游学研究的热门领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制定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淮河源地区是国家级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状况优越,旅游产品充足,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本文以淮河源为研究样区,运用GIS空间分析与层次分析方法,以地理网格为分析单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主要信息源,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河源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期为淮河源地区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也可供其它类似旅游地区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借鉴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结合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构建包含自然生态指数、旅游基础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三个准则层与十个具体指标的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自然生态单元定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评价指标体系中因子指标均来源于各种地理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客观资料,评价结果清晰直观。(2)借助GIS空间分析与层次分析方法,分别对单个指标因子和组合因子指标进行计算评价。采用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源适宜开发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2%,主要分布在南部大别山区的鸡公山、金兰山、金刚台和桐柏山区四个地区。(3)通过对比分析淮河源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和当前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现状,发现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资源集中区的旅游开发力度不够,生态旅游发展不连片,道路交通网络不完善,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建议今后淮河源地区应该重点加强已有的三个生态旅游核心区的发展,拓展桐柏山和新县旅游区发展,限制其他区域的旅游开发活动。实施一体化发展策略,构建淮河源地区旅游交通网络,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促进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826;F592.7
【图文】:

技术路线图


研究整体技术路线图

淮河,位图,源区,桐柏山


其中城镇人口约 285 万,城镇化程度偏低,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图 2.1 淮河源区位图2.1 淮河源自然资源状况2.1.1 地形地貌淮河源地势南部、西部高,北部低,高差近 1600m,总体从北向南呈现阶梯状递增趋势。南部的大别山和西部的桐柏山共同构成豫南山地区,总面积约7000km2,桐柏山和大别山既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河南省和湖

淮河,源地,形图,季风气候


图 2.2 淮河源地形图2.1.2 气候特征受地貌影响,淮河源南北宽 150km 的区域范围内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区域总体上为典型的过渡性季风气候,南面地区偏向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面地区偏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吴艳波;;浅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冯国华;;赤峰市定位生态旅游的战略意义[J];松州;2011年04期

3 贺少华;;关于我国生态旅游泛化问题的思考[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张世聪;张秀敏;;浅议西藏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发[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刘冬梅;;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12期

6 达虹颖;;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经济及其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11期

7 范洪军;;分析海南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年01期

8 向莉;胡进耀;;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述评及展望[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9 余前梅;;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及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年02期

10 王媛;;对国内建设城市生态旅游品牌的几点看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郎曙光;;浅析生态旅游产生的效应[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年

2 蓝雄现;;生态旅游经济研究与富民兴桂新跨越思考[A];桂林旅游发展研究文集(2000-2010年)[C];2011年

3 张文飞;;生态旅游中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初探[A];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尤传楷;;生态旅游是跨世纪的发展方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郭豪;;鼎湖山生态旅游基地开发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6 卢武强;刘逵;吴涛;;武汉生态旅游的构建与规划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7 薛宝琪;;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挑战、问题及措施[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8 封毅;封钦;;发展贵州生态旅游 推进民族乡镇新农村建设[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9 唐少霞;;海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陈国祥;;简论发展民族生态旅游村的条件及其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莉;“生态旅游饭”越吃越香[N];西藏日报(汉);2016年

2 惠州日报记者 谭琳;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坪尾村上榜[N];惠州日报;2019年

3 市政协常委、民盟松原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葛文静;做优生态旅游 推进全面振兴[N];协商新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胡逢超 通讯员 文小静;全州安和:生态旅游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N];桂林日报;2019年

5 实习记者 徐晓;专家学者西宁研讨生态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9年

6 ;共话健康养老 探讨生态旅游 畅谈发展路径[N];许昌日报;2019年

7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强化生态保护 发展生态旅游[N];甘肃日报;2019年

8 费菲;扎实走好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N];中国旅游报;2018年

9 苏报驻相城区首席记者 周澜源;水岸共治打造“生态旅游小镇”[N];苏州日报;2018年

10 杨桃花;碌曲变成高原生态旅游新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燕;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与预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6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振飞;海岛潜水生态旅游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9年

2 郑春霞;基于GIS的淮河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3 马元虎;生态旅游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4 刘琦;成都市金堂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5 陈健;福建南靖县林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6 冯思雪;《关于大堡子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相关材料》英译实践报告[D];西华大学;2018年

7 秦天昊;基于生态旅游的特色小镇规划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8 陈玉娇;DJNC公司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

9 熊嵬;湖北省兴山县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李曙光;湖南省花垣县生态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83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83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