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古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07: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世代传承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与保护,又可助推于区域旅游的发展。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逐渐升温且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的趋势,旅游化的保护与传承趋势越发明显。古琴文化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之精华,探究其旅游开发利用方式对演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古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复合方法,实地调研了国内涉及古琴元素的景区,如古琴台、伏羲古琴文化会馆、中国古琴第一街等,了解我国古琴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再通过访问长沙区域各大琴馆的方式,对古琴相关文化进行了梳理,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主要理论,为后文古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显示:国内古琴文化旅游景区普遍存在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观赏性和参与性缺乏、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在大量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提出古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相关策略和古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模式。如“古琴+茶道模式、古琴+康养模式、古琴+研学模式、古琴+宗教模式等”。同时,为确保古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健康与稳定,提出了古琴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强调了遵循科学发展观、深挖古琴文化内涵及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最后并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研究不足、创新之处及未来的展望。以期对国内相关演绎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592;J632.31
【部分图文】:

古琴,立体结构,文化旅游


图 2-1.古琴的立体结构图2.1.2 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关系虽然早已被学术界与旅游界所共知,但文化旅游这个概念的提出却相对较晚。国内学者魏小安最早提出文化旅游概念,随后关于文化旅游的定义逐渐增多,一部分学者认为文化旅游是以地域之间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和融洽为过程和结果,具备民族性、艺术性、多样性及互动性等特征;有的观点则认为文化旅游是以鉴赏异国传统文化、遗迹等为目的旅游活动。但截至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43]。但学术界较多赞同的一种观点是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类型,马波[44]、李江敏[45]、李志飞[46]都提出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以参光、参与等作为媒介,通过了解与熟悉特定文化群体的文化特性来达到增加知识与陶冶情操地目的地旅游活动[47],这与国际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相近。

古琴,样式


图 3-1 常见古琴的样式图谱文化的记谱经历了由口授到文字谱再到减字普的演进过程[52]。口授是方法,是指琴家通过自己的言传对琴曲的演奏方法来进行具体描相传的方式传递开来。但由于人的主观性,很多口授的琴谱到最同的版本,存在一定地争议,为改变这种窘况,文字谱的记谱方。文字谱是将琴曲的演奏指法、压弦走徽、音位音准以汉字形式子,传承精度和准度高,对于琴曲的传承与完善意义重大。琴曲兰》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用文字谱来记谱的古曲,由六朝梁代丘明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碣石调·幽兰》相传是由孔子所作之曲杏庄太音补遗》、《琴学丛书》等琴谱中。《碣石调·幽兰》的示如下所示:石调·幽兰》第一句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勾俱下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

减字谱,流水,指法


字谱中可以看出除琴音弹奏所在的指法、弦数、徽位位姿势和模糊的节奏时间形态描述,如“急下、许、散缓谱中已经不用的指法符号,又如“牵、半扶、圆楼等”但如此一来,即使是一支简短的曲子,记录下它的谱子的事情。唐末后的琴人,为改善这种臃肿的记谱方式,与简易,便发明了减字谱。减字谱,从形态上看是一种它是将一些与弹奏方法有关的关键字进行缩减组合,来的减字符号。古琴演奏指法虽然繁多,但大多是在右手,即在“抹、挑、勾、剔、擘、托、打、摘”的组合下法,左手的指法主要是“吟、猱、绰、注、撞、进复、曲子中大多起到装饰音乐节奏的作用[54]。减字谱的琴谱如图 2-3 和 2-4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赤峰古琴学会[J];松州学刊;2012年02期

2 古埙;;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古琴艺术拉杂谈[J];炎黄纵横;2007年02期

3 郝羽;;古琴艺术在青岛市的生存现状——以青岛九嶷琴社为例[J];艺术评鉴;2019年23期

4 朱智红;;传承古琴艺术 彰显古琴魅力[J];艺术科技;2018年09期

5 周玮;;江西古琴文化传承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23期

6 马维衡;;谈古琴艺术的历史与文化[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7 杨慧;章利新;;让古琴再鸣太古之音——记台湾琴师林立正[J];台声;2019年08期

8 李志伟;吴梅;;将后半生交付于琴——访古琴斫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崇岩[J];上海艺术评论;2019年02期

9 许悦;;古琴收藏从冷门变热门,怎样选一把好琴[J];客家文博;2019年02期

10 马达;;“岭南古琴研究”专栏主持人语[J];歌海;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唐冶泽;;古琴概说[A];大匠之门 18[C];2017年

2 吴钊;;中国古琴艺术传统的传承、保护与创新[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杨玲;杨斌;;三峡泉流——抗战西迁古琴清赏会在重庆北碚举行[A];中国博物馆通讯(2010年08月总第312期)[C];2010年

4 刘滢;;古琴艺术与国学经典的一场美妙邂逅——策划“琴梦中国”系列图书的心路历程[A];培养编辑名家 打造出版精品——中国编辑学会第16届年会获奖论文(2015)[C];2015年

5 刘洁;;丝桐合为琴 中有太古音——宋元绘画中的古琴意象[A];大匠之门 18[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沈策;古琴:只有响起来才有生命力[N];中国文化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杨俊峰;王鹏和他的古琴传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

3 本报记者 蒲波 实习生 尹德容;园林艺术中感受古琴雅致之美[N];中国艺术报;2019年

4 潘江;“唤醒”古琴,为保护沉睡着的非遗提供新思路[N];中国艺术报;2019年

5 许昌学院教师、历史学博士 林韵;挖掘许昌古琴文化资源 精心打造中原魅力古都[N];许昌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李百灵;十年制古琴[N];中国文化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张成;珍贵古琴“龙吟”“鸣凤”再出“江湖”[N];中国艺术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赵乃林;古琴名家给辽沈观众打出高分[N];辽宁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纪娟丽;遇见古琴[N];人民政协报;2019年

10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韩杰;古琴之乐在心灵深处[N];人民政协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艺璇;古代琴论中的演奏美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2 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赵

本文编号:2813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13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