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蒙元都城遗址出土瓷器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22:34
   蒙元时期,先后建立了四座都城,分别为哈剌和林、元上都、元大都和元中都。学界对蒙元都城的研究集中于都城的构建规格、经济状况、军事防御以及文化教育这些内容,但就都城内出土遗物的研究相对缺乏。上述四座都城遗址中均出土了数量不一的瓷器,但因元中都出土瓷器数量少且制作粗糙,故本文仅对其他三座都城遗址出土的瓷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对这三座都城遗址出土瓷器的梳理,发现它们主要出自于磁州窑、龙泉窑、钧窑和景德镇窑。但三座都城出土瓷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哈剌和林出土瓷器数量大,种类丰富,囊括了宋、辽、元不同时期的瓷器。元上都出土瓷器主要以日用器皿为主,而元大都出土瓷器则除生活用具外,还有不少陈设类、观赏类和文房类器具。三座都城遗址出土瓷器差异性的原因与各都城的不同特点直接相关。蒙古帝国统治者面对各种文化的包容心态,使得帝国都城出土瓷器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因素,传统的汉文化,外来的伊斯兰文化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都在出土瓷器上有所展现。而在蒙元时期,南北方的统一,交通的便利,也更利于瓷器的运输,瓷器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趋势。正因为瓷器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也可看出以蒙古族为首的统治者对于瓷器的极度重视。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76.3
【部分图文】:

黑花,龙凤,遗址,口径


残高 4口,圆外壁施白釉黑花直径 7.2高 2.4都遗址。后英房居住遗址出最大的一件,高 67、口径 7 厘米的附耳。装饰图案复施黑釉。①另一件北京安定 2-1),高 33、口径 6.5 厘米。案的灵动感,为目前罕见的

龙泉窑


釉内壁脱釉,外壁施浅蓝釉底径 髙内壁脱釉,外壁施浅蓝釉,近底存有印花图案底径 髙外壁施青釉,中带着黄绿,素体无纹饰,底内施釉,口沿和底足均露出赭色高 18径 7.914.1,上都西关遗址,仅存7.2 厘米,残髙 3.6 厘

钧窑,双耳瓶


图 2-3 钧窑罐①城南门遗址出土。仅存口蓝釉。口径 16 厘米,残图 2-4 钧窑香炉②钧窑双耳瓶(图 2-5),花由于施釉较厚,耳兽、人 17 厘米。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同友;;《重回土城公园》阅读[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7年01期

2 陆杨;;老北京的年轮 先朝建筑轶事寻迹[J];时尚北京;2017年07期

3 陆杨;;“歪”门“斜”道 找寻北京的斜街[J];时尚北京;2017年08期

4 北岛;;钓鱼[J];中学生;2017年16期

5 老杨;;土城秋色[J];旅游;2017年10期

6 海珊;;元大都公园水土流失治理调研报告[J];现代园艺;2013年18期

7 曹凛;;通往元大都的内河船队[J];中国船检;2011年07期

8 葛仁考;;“纪念元大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12期

9 王建伟;;元大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10 从维熙;;元大都和我的缘分[J];档案天地;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东成;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晓慧;蒙元都城遗址出土瓷器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王伽娜;元大都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蔡林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西土城段生态景观改造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庄佃伦;元代北京四合院住宅探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5 张磊;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街道风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6 曾晓娟;元大都形象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旭;元大都水系与水工建筑物规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刘婷;城市公园场所使用及场所依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马樱滨;从理念到实践:论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周礼·考工记》之间的关联[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7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37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