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离散型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2020-12-09 12:13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游向更高层次的度假游、专业游转变。旅游消费层次的提高为风景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是日益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另一方是多年不变的开发建设模式。形成这种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郑州市离散分布、不便利用的风景旅游资源,以及不尽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如何达到区域旅游系统效益最佳、效率最高,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对郑州市趋于离散的风景旅游资源进行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借鉴相关空间结构研究的成果,以及对郑州市风景旅游资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对郑州市风景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资源空间离散度、交通连接度、交通通达度、资源紧密度等)阐明郑州市风景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其次,从理论上解释郑州市风景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大郑州旅游区”的概念,以此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最后,从构筑“大郑州旅游区”的战略框架出发,围绕“文化—灵魂;旅游—主题;生态—基础;产业—延伸”的理念,在优化战略和优化措施两个层面,...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克里斯泰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三种体系(K)
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与旅游现象的描研究等三个方面。传统的风景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景旅游资源与空间关系联系在一起研究。国外对风间的动态演变、边界的认定、等级的划分等多个视型。源空间结构的研究较早,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C部旅行时的空间扩展范围问题;Miossec(1976)和学角度观察了目的地旅游演变过程;Lundgren(1tton(1980)建立了关于核心—边缘的理论,他们强依赖。除野信道 60 年代在其《观光社会经济学》 1985);Gunn(1994)在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地带模旅游吸引物组团(attraction clusters)、联系通(community)和区内连接通道(1inkage corridor)四)通过对巴黎的实例研究,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区域的)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布局模式,并对其进行了
图 2-2 哈格特的空间结构模型Fig.2-2 Spacial structural model of Haggett证出发,陆林(1996)以黄山等为例,分析了山岳风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行为的共性和个性。赵市场空间结构进行了细致研究,揭示了城市型景区和客出行空间;张捷等(1999)从研究九寨沟风景区出发曲线的方法,揭示了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空庭湖区域的风景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高卫国(200讨;许春晓(2001)对湖南省风景旅游的空间结构进行市为例,总结了如何对风景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标:最近邻指数 R、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目前皖南强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6)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角度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初探——以天津城市发展为例[J]. 刘露. 中国科技论坛. 2010(11)
[2]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J]. 丁成日. 城市交通. 2010(05)
[3]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综述——基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的视角[J]. 夏艳婷,翟宁.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8)
[4]面向区域合作的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协调模式初探[J]. 袁建峰,胡跃平. 规划师. 2010(07)
[5]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兼议上海城镇体系[J]. 陈秉钊,罗志刚,王德. 城市规划学刊. 2010(02)
[6]嵩山少林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洪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2)
[7]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结构解析[J]. 王宝强,陈腾,尹海伟,张博.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1)
[8]河南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路[J]. 王建国. 城市. 2009(12)
[9]基于分形理论的陕西省城镇体系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J]. 王伟平,师谦友.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11)
[10]新时期连云港城市空间跨越发展战略解析——江苏沿海开发背景下的应对策略[J]. 盛鸣,黄咏梅,乔建平. 城市规划. 2009(10)
博士论文
[1]郑汴区域城市空间扩展及调控研究[D]. 夏保林.河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城市郊区村落空间形态分析[D]. 刘杰.河南农业大学 2010
[2]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D]. 马水静.北京工业大学 2009
[3]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整合及优化研究[D]. 喻萧萧.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上海都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樊小兰.上海师范大学 2009
[5]济宁市城镇体系发展与构建研究[D]. 李士国.天津大学 2009
[6]我国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田纪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8
[7]武汉市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D]. 邱俊娟.华中师范大学 2008
[8]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 徐磊.长安大学 2008
[9]上海中产阶层住宅内厨房及用餐空间研究[D]. 黎臻.上海交通大学 2008
[10]长株潭区域与长三角区域扩散—回波效应的比较研究[D]. 邢志敏.湖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6846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克里斯泰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三种体系(K)
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与旅游现象的描研究等三个方面。传统的风景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景旅游资源与空间关系联系在一起研究。国外对风间的动态演变、边界的认定、等级的划分等多个视型。源空间结构的研究较早,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C部旅行时的空间扩展范围问题;Miossec(1976)和学角度观察了目的地旅游演变过程;Lundgren(1tton(1980)建立了关于核心—边缘的理论,他们强依赖。除野信道 60 年代在其《观光社会经济学》 1985);Gunn(1994)在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地带模旅游吸引物组团(attraction clusters)、联系通(community)和区内连接通道(1inkage corridor)四)通过对巴黎的实例研究,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区域的)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布局模式,并对其进行了
图 2-2 哈格特的空间结构模型Fig.2-2 Spacial structural model of Haggett证出发,陆林(1996)以黄山等为例,分析了山岳风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行为的共性和个性。赵市场空间结构进行了细致研究,揭示了城市型景区和客出行空间;张捷等(1999)从研究九寨沟风景区出发曲线的方法,揭示了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空庭湖区域的风景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高卫国(200讨;许春晓(2001)对湖南省风景旅游的空间结构进行市为例,总结了如何对风景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标:最近邻指数 R、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目前皖南强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6)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角度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初探——以天津城市发展为例[J]. 刘露. 中国科技论坛. 2010(11)
[2]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J]. 丁成日. 城市交通. 2010(05)
[3]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综述——基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的视角[J]. 夏艳婷,翟宁.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8)
[4]面向区域合作的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协调模式初探[J]. 袁建峰,胡跃平. 规划师. 2010(07)
[5]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兼议上海城镇体系[J]. 陈秉钊,罗志刚,王德. 城市规划学刊. 2010(02)
[6]嵩山少林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洪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2)
[7]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结构解析[J]. 王宝强,陈腾,尹海伟,张博.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1)
[8]河南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路[J]. 王建国. 城市. 2009(12)
[9]基于分形理论的陕西省城镇体系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J]. 王伟平,师谦友.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11)
[10]新时期连云港城市空间跨越发展战略解析——江苏沿海开发背景下的应对策略[J]. 盛鸣,黄咏梅,乔建平. 城市规划. 2009(10)
博士论文
[1]郑汴区域城市空间扩展及调控研究[D]. 夏保林.河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城市郊区村落空间形态分析[D]. 刘杰.河南农业大学 2010
[2]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D]. 马水静.北京工业大学 2009
[3]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整合及优化研究[D]. 喻萧萧.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上海都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樊小兰.上海师范大学 2009
[5]济宁市城镇体系发展与构建研究[D]. 李士国.天津大学 2009
[6]我国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田纪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8
[7]武汉市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D]. 邱俊娟.华中师范大学 2008
[8]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 徐磊.长安大学 2008
[9]上海中产阶层住宅内厨房及用餐空间研究[D]. 黎臻.上海交通大学 2008
[10]长株潭区域与长三角区域扩散—回波效应的比较研究[D]. 邢志敏.湖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6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0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