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粗瓷杂器 ——基于民俗文化的淄博近代民窑陶瓷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4:53
  淄博民间陶瓷艺术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之一。淄博地区制陶历史悠久,大约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开始一直到今天,烧制陶瓷的烟火就从未中断过,这在国内各陶瓷产区亦是不多见的。历史上淄博窑有两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分别为宋金时期与近代时期。前者代表了淄博窑在制瓷工艺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与成就,而后者则是陶瓷完全走向平民化、世俗化和生活化的标志。淄博民窑陶瓷历史久远,众多的古窑址、大量的历史记载、一定数量的实物遗存,是今天的人们了解、认识淄博民窑之粗瓷杂器的主要门径。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人窥视其全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如宋信忠的《山头杂字》,以及大量的故事、传说等,是淄博民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当地民窑习俗、器物组成及用途等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如果说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粗瓷杂器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的话,那么以非实物形式存在的歌谣、故事,则使这一文化体现得以进一步升华。仅从物质方面看,什么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什么样的终端产品,这在商品流通体系极不完善的自然经济阶段尤其如此。淄博的资源禀赋,使得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烧制合用的粗瓷杂器为主,这是合...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课题的缘起
    2.文献综述——既往的研究状况
    3.研究方法
    4.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淄博近代民窑形成的背景因素
    1.1 颇具特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2 旷达洒脱的文化品格
    1.3 商业文明滋养下的消费习俗
    1.4 发达的民间手工业
第二章 淄博窑的历史沿革
    2.1 初始时期的陶器制造
    2.2 独具特色的建筑制陶
    2.3 独领风骚的寨里窑火
    2.4 各享其利的专业化分工
    2.5 凄风冷雨中的官办尝试
第三章 淄博民窑的制陶原料及工艺流程解析
    3.1 原料资源与分布
    3.2 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
    3.3 工艺流程
        3.3.1 坯、釉料制备
        3.3.2 成型工艺
    3.4 烧成工艺
        3.4.1 窑炉
        3.4.2 窑具
        3.4.3 装烧
        3.4.4 烧成
第四章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造型品类
    4.1 器用之上的造型理念
    4.2 生活习俗对造型的影响
    4.3 造型的主要类型
第五章 陶瓷器物中的吉祥图案及其寓意
    5.1 天人合一的吉祥理念
    5.2 陶瓷器物上的吉祥图案
        5.2.1 寓示吉祥的器物图形
        5.2.2 寓示吉祥的文字谐音
        5.2.3 寓示吉祥的器物文字
    5.3 器物图案展示手法的拓展
        5.3.1 模印法
        5.3.2 土制青花
        5.3.3 红绿彩
第六章 淄博民窑陶瓷的敬畏之心与审美之意
    6.1 鬼神崇拜的由来与表现
        6.1.1 鬼神崇拜的由来
        6.1.2 鬼神崇拜的表现
    6.2 民间陶瓷中的窑神崇拜
        6.2.1 热血丹心出窑神
        6.2.2 窑神崇拜的方式
    6.3 淄博民间陶瓷的审美特征
        6.3.1 健康、乐观的审美诉求
        6.3.2 率真、纯朴的审美情趣
第七章 结论
    7.1 淄博民窑及其烧制的粗瓷杂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物质文化产品
    7.2 淄博民窑陶瓷是当地民俗文化的承载物
    7.3 淄博民窑陶瓷于现代陶瓷艺术具有借鉴意义
    淄博陶瓷志 大事记
    附:淄博市古瓷窑现存情况一览表
    附山头杂字全文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发表的学术论文
    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25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25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