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佛寺碑铭集注
发布时间:2021-08-03 11:34
溯自漢晉,佛教入華,幾經隆滅。《周書異記》謂西周時佛陀應跡,已震動中華。佛教傳入之年代雖未總於一是,然自東晉以後,佛法光大,與傳統文化互有交涉,朝野民間,俱達中天。至南北朝時,番外僧伽雖遠仍至,佛教之傳播、翻譯、求法等諸事皆大興焉。然魏氏禁碑,鮮存碑刻,至晉複立,南北朝時方廣為流傳也。時統治階級篤佛,如南梁蕭氏,以佛法治於教化,廣立寺廟,鏤之碑銘,傳其久遠。本文擬從南齊至後周,集南北朝間佛寺碑銘四十四篇,並校注之,以期對南北朝佛寺碑銘之研究有較完善之注本,并聊備後來之參考云爾。文立二部,乃集乃注。集其碑銘,依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為底本,以張燮《七十二家集》、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歐陽詢《藝文類聚》、李昉《文苑英華》等為參校本,用以1校碑銘。此外章分四節,即言明選題之目的、版本之抉擇、1佚之程度與注釋之焉詳。發凡起例則參照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楊伯峻《論語譯注》等,字征正誤,詞詮盡義,力求還原碑文之本貌,集之全備,注其真準。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選題旨趣及價值
二、南北朝佛寺碑銘集錄概況
三、南北朝佛寺碑銘輯錄注之選本問題
凡例
第二章 注釋
果寶寺中碑銘
大愛敬寺刹下銘
善覺寺碑
神山寺碑
慈覺寺碑
相宮寺碑
梁安寺刹下銘
善覺寺碑
鍾山飛流寺碑
曠野寺碑
郢州晉安寺碑銘
攝山棲霞寺碑
歸來寺碑
光宅寺刹下銘(並序)
棲禪精舍銘(並序)
法王寺碑
中寺碑
天光寺碑
頭陁寺碑
棲隱寺碑
平等寺剎下銘
龍樓寺碑
問善寺碑
多寶寺碑銘
孝敬寺刹下銘(並序)
四無畏寺刹下銘
報德寺刹下銘
齊國宋司徒寺碑
孝義寺碑
長幹寺眾食碑
梁同泰寺刹下銘
懷安寺剎下銘
寒陵山寺碑
印山寺碑
大覺寺碑
定國寺碑
中嶽嵩陽寺碑
景明寺碑
並州寺碑
幷州定國寺碑
馮翊王修平等寺碑
善行寺碑
京師突厥寺碑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
参考文献
後記
個人簡曆
在校期間公開發表論文及著作情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潼南大佛寺造像銘文考釋[J]. 劉長東. 国学. 2014 (00)
[2]敦煌学郎题记辑注[J]. 李正宇. 敦煌学辑刊. 1987(01)
硕士论文
[1]《秦晉豫新出墓誌蒐佚》(東漢至隋)墓誌研究[D]. 劉新暉.西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19546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選題旨趣及價值
二、南北朝佛寺碑銘集錄概況
三、南北朝佛寺碑銘輯錄注之選本問題
凡例
第二章 注釋
果寶寺中碑銘
大愛敬寺刹下銘
善覺寺碑
神山寺碑
慈覺寺碑
相宮寺碑
梁安寺刹下銘
善覺寺碑
鍾山飛流寺碑
曠野寺碑
郢州晉安寺碑銘
攝山棲霞寺碑
歸來寺碑
光宅寺刹下銘(並序)
棲禪精舍銘(並序)
法王寺碑
中寺碑
天光寺碑
頭陁寺碑
棲隱寺碑
平等寺剎下銘
龍樓寺碑
問善寺碑
多寶寺碑銘
孝敬寺刹下銘(並序)
四無畏寺刹下銘
報德寺刹下銘
齊國宋司徒寺碑
孝義寺碑
長幹寺眾食碑
梁同泰寺刹下銘
懷安寺剎下銘
寒陵山寺碑
印山寺碑
大覺寺碑
定國寺碑
中嶽嵩陽寺碑
景明寺碑
並州寺碑
幷州定國寺碑
馮翊王修平等寺碑
善行寺碑
京師突厥寺碑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
参考文献
後記
個人簡曆
在校期間公開發表論文及著作情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潼南大佛寺造像銘文考釋[J]. 劉長東. 国学. 2014 (00)
[2]敦煌学郎题记辑注[J]. 李正宇. 敦煌学辑刊. 1987(01)
硕士论文
[1]《秦晉豫新出墓誌蒐佚》(東漢至隋)墓誌研究[D]. 劉新暉.西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19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31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