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佛教艺术与后秦长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10 11:06
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昙曜五窟,属北魏前五位帝王的功德窟。北魏统治者能聚集如此财力与智慧来营造这项巨制,是与其在北方兼并战争中所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分不开的,其中来自原后秦首都长安地区的工匠与佛教神祇人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十六国后期的后秦长安是北方的政治与佛教中心,其佛教来自西域,主要继承发展着西域大乘佛教因素。在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发现的大乘佛教题材的西秦国塑像与壁画,可看作是后秦长安影响的结果。昙曜五窟的开凿,主要继承着太武帝毁佛前的北魏佛教传统,包括来自后秦长安的佛教传统,可从昙曜五窟造像和大同新发现的北魏石椁板上的佛画与炳灵寺169窟西秦塑像、壁画的相似性了解到。这种相似性体现了北魏对后秦长安佛教的继承,从而影响到了昙曜五窟的造像内容与风格。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部分图文】:
炳灵寺169窟S9三佛立像西秦采自《中国石窟·永靖炳灵寺》图版29
邢合姜石椁前壁上层的七尊坐佛像,如同上述正侧壁间单身坐佛像的缩小版。七佛均着通肩式大衣,不露足,双手施禅定印,身下有覆莲,有圆形头光和椭圆形背光,头上伞盖被身光遮挡少许,身体两侧有飞飘的莲蕾[图十五]。所有这些特征,均和169窟西秦S7立佛塑像头光表面绘制的一周小坐佛像壁画很相似?3?。[图十五]大同出土北魏皇兴三年(469)邢合姜石椁前壁采自《美术研究》2020年第2期
[图十四]炳灵寺169窟B5释迦牟尼佛与维摩诘像西秦常青摄邢合姜石椁顶部所绘的飞天着菩萨装,有圆形头光。头顶束发髻,身躯扭成V字形,有帔帛在身后绕一大圆环。身体周围飞飘着小莲花[图十六]。类似的飞天形象可见于炳灵寺169窟西秦壁画中的B9和B12[参见图十,图十一]。所不同的是,石椁顶部的飞天着袒裸右肩式大衣,但在169窟B12中则可见到着相同服装的菩萨像。飞天和菩萨常常穿着相同的服装,这也许是大同石椁板北魏飞天服装的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魏邢合姜石椁壁画研究[J]. 李梅田,张志忠. 美术研究. 2020(02)
[2]天竺遗法在平城[J]. 李聿骐.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3)
[3]论西域样式凹凸法与天竺遗法[J]. 顾颖. 敦煌研究. 2017(02)
[4]“凹凸画法”考辨及其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J]. 侯波.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7)
[5]中国早期佛教美术考古泛议[J]. 黄文昆. 敦煌研究. 2015(01)
[6]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述评(一)[J]. 常青. 石窟寺研究. 2011(00)
[7]“天竺遗法”与“凹凸花”析[J]. 王敏. 装饰. 2008(11)
[8]敦煌的凹凸画[J]. 方闻,申云艳.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03)
[9]凹凸与明暗——东西方立体画法比较[J]. 王镛. 文艺研究. 1998(02)
[10]敦煌市博物馆藏三件北凉石塔[J]. 殷光明. 文物. 1991(11)
博士论文
[1]“凹凸造型体系”初探[D]. 王金志.西安美术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580602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部分图文】:
炳灵寺169窟S9三佛立像西秦采自《中国石窟·永靖炳灵寺》图版29
邢合姜石椁前壁上层的七尊坐佛像,如同上述正侧壁间单身坐佛像的缩小版。七佛均着通肩式大衣,不露足,双手施禅定印,身下有覆莲,有圆形头光和椭圆形背光,头上伞盖被身光遮挡少许,身体两侧有飞飘的莲蕾[图十五]。所有这些特征,均和169窟西秦S7立佛塑像头光表面绘制的一周小坐佛像壁画很相似?3?。[图十五]大同出土北魏皇兴三年(469)邢合姜石椁前壁采自《美术研究》2020年第2期
[图十四]炳灵寺169窟B5释迦牟尼佛与维摩诘像西秦常青摄邢合姜石椁顶部所绘的飞天着菩萨装,有圆形头光。头顶束发髻,身躯扭成V字形,有帔帛在身后绕一大圆环。身体周围飞飘着小莲花[图十六]。类似的飞天形象可见于炳灵寺169窟西秦壁画中的B9和B12[参见图十,图十一]。所不同的是,石椁顶部的飞天着袒裸右肩式大衣,但在169窟B12中则可见到着相同服装的菩萨像。飞天和菩萨常常穿着相同的服装,这也许是大同石椁板北魏飞天服装的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魏邢合姜石椁壁画研究[J]. 李梅田,张志忠. 美术研究. 2020(02)
[2]天竺遗法在平城[J]. 李聿骐.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3)
[3]论西域样式凹凸法与天竺遗法[J]. 顾颖. 敦煌研究. 2017(02)
[4]“凹凸画法”考辨及其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J]. 侯波.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7)
[5]中国早期佛教美术考古泛议[J]. 黄文昆. 敦煌研究. 2015(01)
[6]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述评(一)[J]. 常青. 石窟寺研究. 2011(00)
[7]“天竺遗法”与“凹凸花”析[J]. 王敏. 装饰. 2008(11)
[8]敦煌的凹凸画[J]. 方闻,申云艳.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03)
[9]凹凸与明暗——东西方立体画法比较[J]. 王镛. 文艺研究. 1998(02)
[10]敦煌市博物馆藏三件北凉石塔[J]. 殷光明. 文物. 1991(11)
博士论文
[1]“凹凸造型体系”初探[D]. 王金志.西安美术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580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8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