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综合保护与开发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9 13:30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种类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科研和旅游价值。为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资源,本研究在调查红树林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美兰区东寨港保护区在红树林保护和开发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红树林保护战略和开发战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东寨港红树林资源极为丰富,并具有稀有性、自然性、多样性、脆弱性的特征。2.东寨港红树林的综合效应明显,表现在防灾减灾、开展生态旅游、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近海渔业发展、改善海岸环境、促进社区发展等各方面。3.对东寨港保护区的红树林保护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红树林保护的长期管理目标、短期执行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计划。短期执行目标的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保护和增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增强生物多样性;红树林保护的宣传教育;保护和增强滩涂生态系统;水域的保护和管理。4.对东寨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开发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红树林的保护性开发战略。以严格保护核心区为前提,在缓冲区和实验区适度地开发生态旅游,在实验区则配套发展高端休闲度假产业。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红树林资源现状
1.1.3 红树林的研究现状
1.1.4 我国红树林的保护现状
1.1.5 红树林的开发利用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资源
2.1 海口市美兰区基本情况
2.1.1 美兰区的区位
2.1.2 美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
2.1.3 有海有江有河有溪的中心城区
2.2 美兰区的红树林资源
2.2.1 环境概况
2.2.2 植物资源
2.2.3 动物资源
2.2.4 红树林的历史沿革
2.2.5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资源特征及评价
2.3 红树林保护的综合效应
2.3.1 保护红树林资源,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效应
2.3.2 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红树林生态旅游效应
2.3.3 创建“区片联创”模式,促进区片联创效应
2.3.4 提供栖息觅食场所,充分发挥生态平衡效应
2.3.5 作为“天然养殖场”,促进渔业发展效应
2.3.6 利用红树林净化作用,充分发挥环境净化效应
第三章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的战略研究
3.1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的保护现状
3.1.1 机构与人员组成
3.1.2 经费与基础设施
3.1.3 功能区的划分及管理
3.1.4 红树林的科研与繁育
3.1.5 国际交流与合作
3.1.6 宣传教育
3.1.7 存在问题
3.2 红树林保护的SWOT 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会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2.5 SWOT 分析结果
3.3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战略
第四章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开发的战略研究
4.1 红树林的保护性开发
4.1.1 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4.1.2 开发中的保护性措施
4.2 红树林开发的SWOT 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2.5 SWOT 分析结果
4.3 红树林的定位
4.3.1 海口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红树林的定位
4.3.2 演丰镇域发展总体规划对红树林的定位
4.3.3 三江镇域发展总体规划对红树林的定位
4.3.4 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红树林保护区的定位
4.4 美兰区在红树林周边项目发展的现状
4.4.1 红树林生态旅游项目
4.4.2 红树林区域的新项目
4.4.3 新上马项目特点
4.4.4 政府对新上马项目的要求
4.4.5 新上马项目对红树林保护的不利影响
4.5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开发战略
4.5.1 十二五期间红树林开发战略
4.5.2 红树林保护区的核心区开发战略
4.5.3 红树林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发战略
4.5.4 红树林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发战略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树林水生动物栖息地功能及其渔业价值[J]. 徐姗楠,陈作志,李适宇. 生态学报. 2010(01)
[2]湛江湾红树林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初探[J]. 黄剑坚,韩维栋,王保前.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04)
[3]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探讨[J]. 黄剑坚,王保前. 防护林科技. 2009(06)
[4]试议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J]. 彭辉武,郑松发,李玫. 防护林科技. 2009(05)
[5]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研究调查 Ⅱ.资源现状、保护与管理[J]. 傅秀梅,王亚楠,邵长伦,王长云,李国强,刘光兴,孙世春,曾晓起,叶振江,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6]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调查 Ⅲ.民间药用与药物研究状况[J]. 邵长伦,傅秀梅,王长云,韩磊,刘新,方玉春,李国强,刘光兴,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7]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研究调查 Ⅰ.生态功能与价值[J]. 王亚楠,傅秀梅,邵长伦,王长云,李国强,刘光兴,孙世春,曾晓起,叶振江,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8]试论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J]. 汪辉,吕康芝.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9]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方法研究[J]. 郑耀辉,王树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8(02)
[10]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方法研究[J]. 郑耀辉,王树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8 (02)
硕士论文
[1]几种半红树植物生物学特性、耐盐、耐水淹及造林试验研究[D]. 邱凤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63502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红树林资源现状
1.1.3 红树林的研究现状
1.1.4 我国红树林的保护现状
1.1.5 红树林的开发利用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资源
2.1 海口市美兰区基本情况
2.1.1 美兰区的区位
2.1.2 美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
2.1.3 有海有江有河有溪的中心城区
2.2 美兰区的红树林资源
2.2.1 环境概况
2.2.2 植物资源
2.2.3 动物资源
2.2.4 红树林的历史沿革
2.2.5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资源特征及评价
2.3 红树林保护的综合效应
2.3.1 保护红树林资源,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效应
2.3.2 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红树林生态旅游效应
2.3.3 创建“区片联创”模式,促进区片联创效应
2.3.4 提供栖息觅食场所,充分发挥生态平衡效应
2.3.5 作为“天然养殖场”,促进渔业发展效应
2.3.6 利用红树林净化作用,充分发挥环境净化效应
第三章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的战略研究
3.1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的保护现状
3.1.1 机构与人员组成
3.1.2 经费与基础设施
3.1.3 功能区的划分及管理
3.1.4 红树林的科研与繁育
3.1.5 国际交流与合作
3.1.6 宣传教育
3.1.7 存在问题
3.2 红树林保护的SWOT 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会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2.5 SWOT 分析结果
3.3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战略
第四章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开发的战略研究
4.1 红树林的保护性开发
4.1.1 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4.1.2 开发中的保护性措施
4.2 红树林开发的SWOT 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2.5 SWOT 分析结果
4.3 红树林的定位
4.3.1 海口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红树林的定位
4.3.2 演丰镇域发展总体规划对红树林的定位
4.3.3 三江镇域发展总体规划对红树林的定位
4.3.4 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红树林保护区的定位
4.4 美兰区在红树林周边项目发展的现状
4.4.1 红树林生态旅游项目
4.4.2 红树林区域的新项目
4.4.3 新上马项目特点
4.4.4 政府对新上马项目的要求
4.4.5 新上马项目对红树林保护的不利影响
4.5 美兰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开发战略
4.5.1 十二五期间红树林开发战略
4.5.2 红树林保护区的核心区开发战略
4.5.3 红树林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发战略
4.5.4 红树林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发战略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树林水生动物栖息地功能及其渔业价值[J]. 徐姗楠,陈作志,李适宇. 生态学报. 2010(01)
[2]湛江湾红树林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初探[J]. 黄剑坚,韩维栋,王保前.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04)
[3]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探讨[J]. 黄剑坚,王保前. 防护林科技. 2009(06)
[4]试议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J]. 彭辉武,郑松发,李玫. 防护林科技. 2009(05)
[5]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研究调查 Ⅱ.资源现状、保护与管理[J]. 傅秀梅,王亚楠,邵长伦,王长云,李国强,刘光兴,孙世春,曾晓起,叶振江,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6]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调查 Ⅲ.民间药用与药物研究状况[J]. 邵长伦,傅秀梅,王长云,韩磊,刘新,方玉春,李国强,刘光兴,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7]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研究调查 Ⅰ.生态功能与价值[J]. 王亚楠,傅秀梅,邵长伦,王长云,李国强,刘光兴,孙世春,曾晓起,叶振江,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8]试论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J]. 汪辉,吕康芝.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9]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方法研究[J]. 郑耀辉,王树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8(02)
[10]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方法研究[J]. 郑耀辉,王树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8 (02)
硕士论文
[1]几种半红树植物生物学特性、耐盐、耐水淹及造林试验研究[D]. 邱凤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6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66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