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纪念地的黑色旅游者:动机、类型化及其差异——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灾害纪念地的黑色旅游者:动机、类型化及其差异——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灾害纪念地不仅是纪念遇难者、保留受灾记忆的地方,更是构建集体认同感、传播防灾减灾知识的场所。作为对灾害纪念地活化的重要形式,黑色旅游已成为学术界广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以汶川大地震的重要纪念地"北川地震遗址区"为案例,在调查分析旅游动机的基础上,对旅游者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各类旅游者的特征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黑色旅游者的动机可以归纳为"缅怀与探寻地方特色""公益与科考教育""娱乐与自我发展"三方面,其中,作为"黑色动机"和"灰色动机"的"缅怀与探寻地方特色"和"公益与科考教育"是最为主要的动机;2黑色旅游者可以分为灰色型、黑色型和复合型,其中,黑色型的人数最多;3三类旅游者在"年龄"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4各类旅游者对地震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支持率均较高,但也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灾害纪念地 黑色旅游 旅游者 旅游动机 汶川大地震
【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4000020124G126)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此同时,也遗留下了诸多废墟、遗迹、遗物,以及为此而修建的纪念设施和举行的纪念性节事活动(如遇难者公祭)。它们保留着灾害的基本信息,承载着个人/集体的灾害记忆,能为后世防灾减灾教育和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方琳;;四川地震遗址旅游市场浅析[J];才智;2009年20期
2 ;读者[J];新西部;2009年05期
3 末末;;寻找唐山地震遗址[J];商业文化;2008年06期
4 本刊编辑部;;新汶川[J];中国报道;2011年06期
5 ;北川地震遗址该不该收费[J];政府法制;2011年33期
6 ;图志[J];中国外汇;2013年14期
7 ;语录[J];旅游时代;2008年07期
8 Blue;Stan;;走近地震遗址[J];商务旅行;2009年07期
9 本刊编辑部;姚笑;李清;廖保平;;灾区旅游:哀悼或前进[J];旅游时代;2009年06期
10 王锦坤;;崇高:建汶川地震遗址旅游区的美学根据[J];经营管理者;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天姣;;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本体的保护方法探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2 孙琪;周鹏;胡明珠;舒蓉;;玉树地震遗址钢结构玻璃罩雨篷施工技术[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新生;学者建言四川建立世界性地震遗址[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龙腾飞 张红霞;走近地震遗址,保护好生命的故事[N];四川日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 李萌;也谈地震遗址旅游发展问题[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马嫱 贾润贤;加强对地震遗址实物档案的保护与利用[N];中国档案报;2004年
5 新华社记者 江毅;地震遗址:到底该不该卖门票[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李斌邋通讯员 李锦峰;唐山将建地震遗址纪念公园[N];河北日报;2007年
7 屈桂林;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吸引全球设计者参与[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白骅;专家建议打造地震遗址纪念环线[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方贵;北川倾全力保护好地震遗址[N];绵阳日报;2008年
10 四川记者站 羽欣 白骅;四川地震遗址悄然成景点[N];中国旅游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飞;四川5.12地震遗址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博;地震遗址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姜天姣;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智;四川地震遗址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灾害纪念地的黑色旅游者:动机、类型化及其差异——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43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