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性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性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摘要】: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州)为例,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2002—2014年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性以及空间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地带内、地带间以及总体地带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且地带间差异程度呈现出由东部地带西部地带中部地带,逐渐演化为中部地带东部地带西部地带。2西部地带对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贡献最大,但贡献程度不断变小;中部次之,但贡献程度不断变大;东部最小且贡献程度也逐渐缩小。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对全省旅游经济差异平均贡献程度最大,但贡献率不断缩小,而地带间贡献率不断增大。3 2002—2004年以及2006—2007年吉林省东中西三大地带国内旅游经济收敛性逐渐趋同,2004—2006年中部地带与东部地带、西部地带之间的空间差异不断扩大,而2007—2014年地带之间旅游经济差异程度逐渐缩小。4吉林省旅游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由于地理临近效应发挥,形成了四平—辽源旅游经济组团、白城—松原旅游经济组团以及通化—白山旅游经济组团。并且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但并不等同于路径锁定效应,区域旅游的异军突起可以形成路径创造效应。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格局 旅游业 吉林省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20152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401172) 吉林省社会科学项目(2014B12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043110012)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更是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旅游业因其显著的带动效应与关联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并且在2009年首次被国务院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1]。但我国旅游业发展普遍具有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冀峰,张学斌;临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J];经济论坛;2001年19期
2 紫水;感受旅游经济[J];经营与管理;2001年11期
3 李久昌;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初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旅游经济[J];全国新书目;2001年12期
5 李久昌;试论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张剑;青海农垦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路[J];中国农垦经济;2002年08期
7 陈庆琳;;进一步繁荣南京夫子庙地区旅游经济[J];江苏政协;2002年03期
8 ;旅游经济[J];全国新书目;2002年01期
9 陈建军;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旅游经济[J];全国新书目;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鲁;;基于城乡统筹战略视野下的重庆旅游经济发展基本思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邱宏民;;论开发人力资源与振兴旅游经济[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杨建峰;;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A];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年
4 金德良;;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旅游经济强市[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5 何建民;毛润泽;;上海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及优化对策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王宪杰;陈成;;山东省旅游经济统计分析与预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喻瑜;;对旅游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田红;孙文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9 韦凯钟;;瞄准东盟全力打造河池通道旅游经济[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王洁娟;甘巧林;;泛珠三角九省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记者站 谢倩;辩证地认识和发展旅游经济[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孙涛邋记者 葛大中;全州旅游经济升温战号角吹响[N];恩施日报;2007年
3 记者 何龙 包文文;我州表彰旅游经济工作先进[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4 肖小明邋通讯员 龚文中;我州法院加大为旅游经济服务力度[N];团结报;2007年
5 记者 徐中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市[N];烟台日报;2006年
6 姚闻;地区旅游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N];林芝报;2007年
7 李怀成;力促旅游经济腾飞[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范东梅;“冰雪文化”之都抢滩旅游经济[N];中国企业报;2005年
9 北京交通大学 石培华;从旅游产业迈向旅游经济[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安金明;以旅游经济思想统筹旅游产业战略升级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向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差异性的空间计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4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艳;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廖乐焕;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及其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想;不可移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传承与旅游经济绩效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4 姜希;朝阳市旅游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扶持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商景群;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旅游经济空间溢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易三才;甘肃省“交通运输—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贾海威;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赵兵坤;甘肃省旅游经济横向一体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覃峭;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10 刘刚;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4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81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