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墓石像生的艺术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汤和墓石像生的艺术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汤和墓神道石像生保存完整,极具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汤和墓神道石像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对其保护和开发的可行性方案。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关键词】: 汤和墓 神道 石像生 保护
【基金】:2016年蚌埠市社科规划项目:蚌埠汤和墓石像生艺术的保护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6sk038
【分类号】:F592.7;K879.3
【正文快照】: 0引言蚌埠地区的汤和墓石像生雕塑群,位于蚌埠龙子湖东岸,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及至明代,石像生作为皇权的象征,成为当时陵寝制度中的主流形态,石像生艺术也因此在当时达到了鼎盛,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石雕作品。石雕运用清晰利落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毅;杨隽永;范陶峰;;安徽凤阳明皇陵石像生风化状况评估及分析[J];石材;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毅;;安徽凤阳明皇陵石像生风化状况评估及分析[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徐广源;;刍议清陵中的差异及其原因[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3 胡汉生;;试论明代帝陵制度的传承与演进[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韩赤军 张亚德;清苑县御城村附近古陵期待保护[N];保定日报;2008年
2 华诗;中国第一皇陵——燧皇陵[N];商丘日报;2007年
3 周莎 赵山鹰;中国延续最久家族墓地的石像生[N];中国文物报;2013年
4 记者 张树春 通讯员 丁建军;清苑东安村出土石像生[N];河北日报;2003年
5 林骏;从神秘中走来[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王瑞琴;珍藏散落田间山野的“历史记忆”[N];中国文物报;2014年
7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绿水青山伴先贤[N];海南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刘晶晶;风雨百年的明代第一陵[N];中国商报;2005年
9 刘爱德 刘呈安;“中原第一陵”[N];中国档案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强胜利;写实传神:北宋七帝八陵雕像艺术特征[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4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0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