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A和VAR模型的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GRA和VAR模型的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投入 旅游收入增长 灰色关联分析 VAR模型 江西省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旅游活动大规模兴起,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旅游投入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江西省旅游收入现状,江西省旅游投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迅速,但和周边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为了促进江西省旅游收入的增长,有必要对江西省旅游投入和旅游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别选取了江西省旅客周转量,旅行社总数、星级酒店数和旅游景区,以及江西省旅游业从业人员数作为江西省旅游投入指标,选择江西省旅游总收入作为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投入指标与江西旅游总收入的关联程度,得出旅行社对旅游收入影响最大,其次是星级酒店、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数、和旅游景区。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江西省旅游业投入与江西省旅游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剖析江西省旅游投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江西省旅游投入和旅游总收入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旅游总收入受自身增长惯性影响极为明显,并且总体来说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加大旅行社和旅游饭店投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还需要深入挖掘交通对旅游收入作用的潜力。针对江西省旅游投入和旅游收入的关系和现状,建议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江西省旅游交通网络;积极促进主要旅游企业的建设投入,支持主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旅游业人才,调整旅游从业人员结构,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强旅游竞争力,才能为旅游收入的增长提供持续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旅游投入 旅游收入增长 灰色关联分析 VAR模型 江西省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相关文献研究11-15
- 1.2.1 旅游投入文献研究11-13
- 1.2.2 旅游收入文献研究13-15
- 1.3 论文的内容、创新15-17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论文研究的创新15-17
- 第2章 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17-26
- 2.1 旅游与旅游投入17-18
- 2.1.1 旅游的相关概念17-18
- 2.1.2 旅游投入18
- 2.2 旅游收入18-20
- 2.2.1 旅游收入的分类18-19
- 2.2.2 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19-20
- 2.3 相关理论20-22
- 2.3.1 生产要素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20
- 2.3.2 投入产出理论20-21
- 2.3.3 效率理论21-22
- 2.4 相关方法介绍22-26
- 2.4.1 灰色关联分析22-24
- 2.4.2 向量自回归模型24
- 2.4.3 协整检验24-25
- 2.4.4 脉冲响应函数25-26
- 第3章 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现状26-39
- 3.1 江西省旅游收入现状26-31
- 3.1.1 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迅速26-28
- 3.1.2 江西省旅游收入的横向比较28-30
- 3.1.3 江西省国际旅游收入的构成30-31
- 3.2 江西省旅游投入现状31-35
- 3.2.1 旅游交通投入现状31-33
- 3.2.2 旅游企业投入现状33-34
- 3.2.3 旅游人才投入现状34-35
- 3.3 江西省旅游投入特点35-36
- 3.3.1 多元投资促进旅游发展35
- 3.3.2 智慧旅游建设投入明显增加35-36
- 3.3.3 投资方向多元化36
- 3.4 江西省旅游投入存在问题36-39
- 3.4.1 受困于GDP增长36
- 3.4.2 利用方式粗放36-37
- 3.4.3 大多旅游企业弱小,效益差异大37
- 3.4.4 人才瓶颈37-38
- 3.4.5 交通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38-39
- 第4章 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39-44
- 4.1 指标与数据确定39-40
- 4.2 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测算40-42
- 4.3 小结42-44
- 第5章 基于VAR模型的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关系分析44-53
- 5.1 数据处理和平稳性检验44-45
- 5.2 协整分析45-46
- 5.3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46
- 5.4 模型的诊断46-48
- 5.5 脉冲响应函数48-50
- 5.6 方差分解50-52
- 5.7 小结52-53
- 第6章 以江西省旅游投入促进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的建议53-57
- 6.1 加大投入,完善江西省旅游交通网络53-54
- 6.2 积极促进江西省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建设投入54-55
- 6.3 继续加大江西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投入55-57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7.1 研究结论57
- 7.2 研究展望57-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慧;朱斌斌;;湖北省旅游服务业与增进就业探究[J];中国商贸;2009年17期
2 何金菊;杨定华;;自由化背景下我国旅游服务业的问题和对策浅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8期
3 李永宠;;论旅游服务业[J];经济问题;2013年12期
4 王新祝;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城”的设想──世界级旅游品牌[J];浦东开发;2000年07期
5 唐俊雅;从福州市民对旅游服务业的认知谈本地旅游市场的开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6 郭荣朝;我国旅游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8 周娜;;湖南旅游服务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9 周永博,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宋柏松 ,刘荣增 ,张志杰;围绕增强“六个力”促进旅游大发展[J];河南科技;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德显;;关于河南“旅游立省”问题之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周哲;洪国志;;对等开放,深化粤港旅游合作[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3 申葆嘉;;“战略与学术”:旅游发展的共同使命[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志英;叶岱夫;;区域旅游中人地互感景观的理论与实践[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刘宇;刘敏;吴泰岳;谭家伦;刘建国;;通州区京郊旅游发展报告[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6 蒋洪南;;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标准化建设[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杨京华;;贵州省六盘水市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探索[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维;曾克峰;;旅游目的地系统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9 李阳;;后十二运时代,加快发展我市旅游服务业的对策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10 周旭霞;;旅游业的拓展方向: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陶小爱 通讯员 夏亮;长沙欲成国内首个现代旅游服务业城市[N];湖南日报;2011年
2 田文杰;我市召开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组会议[N];晋中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佳宁;推进全市文化旅游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N];承德日报;2012年
4 特派记者 王芬兰;狮城经验助力苏州滨湖旅游服务业[N];苏州日报;2013年
5 江苏记者站 周伟明;“形象贸易”,演绎江苏旅游别样天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6 安阳市旅游局局长 张建国;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实现旅游工作新突破[N];安阳日报;2007年
7 ;借鉴外地经验 强力开发旅游三产服务业[N];洛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覃敏笑 李涵颖;做好旅游市场恢复重建工作 努力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乔木邋河北记者站 李勇;河北红色旅游成为地方经济“助推器”[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江苏记者站 周伟明;苏州旅游从“园林清唱”到“城市合唱”[N];中国旅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碧莎;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的演变、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李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韩春鲜;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5年
5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万幼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亚雄;明清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朱昌茂;旅游影响下和顺侨乡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娜;黑龙江省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的对策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5年
4 罗巧英;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乡村社会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樊晓英;长沙市乡村旅游品牌营销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钱晓峰;交通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邹颖雪;都江堰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方培铭;黄山九龙瀑旅游公司旅游目标市场与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杨馥菡;开封市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方潇;面向个性化行程推荐的旅游知识地图服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0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0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