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庐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与设计
【摘要】:庐山作为江西省独立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具有三个世界级招牌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发展旅游经济并带动江西旅游的艰巨任务。在以形象驱动旅游目的地高速发展的今天,游客和潜在的游客对庐山的印象相对于粗略和落后,要发展庐山的旅游经济,必须做好庐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划,因此庐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研究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 庐山 旅游目的地 形象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黄利萍杨丹卉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江西九江3320051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旅游辞典》表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总体服务的看法或评价。1977年,Lawson和Bondbovy定义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一个人对一个特殊的目标或地方所拥有的知识、印象、成见、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长顺;;北京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与展望[J];北京园林;2000年04期
2 王安庆;风景名胜区社会系统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张捷声;略论风景名胜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4 汪光焘;保护资源 永续利用 加强首都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J];中国园林;2001年01期
5 ;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园林;2001年01期
6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年05期
7 宋子千 ,杨文棋;主体分离: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探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1年06期
8 张成;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12期
9 柴海燕;旅游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经济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武军;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几种模式[J];长江建设;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析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宇;;风景名胜区规制失灵研究——激励性规制理论的一个应用[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北京市召开公园风景名胜区工作会[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4 孙平;;旅游·经济·风景区土地[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辨析[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6 李炜民;;风景名胜区工作形势分析报告[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黄嘉颖;吴左宾;;科学发展观视野中风景名胜区的人居和谐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谢凝高;;我国风景名胜区类型[A];《圆明园》学刊第三期[C];1984年
9 赵智聪;;初论中国风景名胜区制度初创期的特点与历史局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谭侠;;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调整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锐 实习生 曾立;三大措施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N];重庆日报;2003年
2 通讯员 吴志男 记者 师擎;中山陵通过风景名胜区“国际考”[N];南京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卫;我省风景名胜区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N];陕西日报;2001年
4 田家鹏;风景名胜区内严禁乱建游乐园[N];厦门日报;2005年
5 许群 余靖静;风景名胜区陷入“三化”怪圈[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记者 王春华;新景区条例正式实施[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刘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启动退出机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市园林局负责人就《风景名胜区例》贯彻实施答记者问[N];桂林日报;2006年
9 傅宁;风景名胜区显露新景象[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俞莹;风景名胜区景物禁止“圈占”[N];贵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孔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主要保护地类型的空间关系与分布格局[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郑华敏;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评价及优化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翟付顺;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欧阳高奇;北京市风景名胜区村庄景观风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远水;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陈勇;风景名胜区发展控制区的演进与规划调控[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林;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项q;贵州风景名胜区自然美价值及其旅游利用方式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孙权;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4 龙冰;湖南仙庾岭风景名胜区植被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卢治;论风景名胜区私权与公益的平衡[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侯瑞萍;信息化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夏民;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绿道选线及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辛苏燕;江西风景名胜区户外游憩设施规划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9 李姗;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探讨[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谢叶;风景名胜区景点设计地域文化的表达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10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1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