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中国西部居民出游潜力地区差异研究——以新疆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中国西部居民出游潜力地区差异研究——以新疆为例
【摘要】:选取43项指标来研究新疆15个地州居民国内出游潜力,并对其进行因子、聚类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后得出出游潜力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出游潜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基础、居民生活水平、交通状况、产业支撑等显性因子以及社会人口、产业环境等隐性因子;2)出游潜力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交通、产业、人口、环境等社会综合效应高的地区,并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极化和扩散作用,向周边地区递减,在空间表现为"两极"、"一带"、"三片"的分布格局。3)虽然经济、交通因素等传统因子在出游力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影响力有所下降,影响方式有所改变。智能化、移动化、家庭化等因素已逐渐成为居民出游力的重要驱动力。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国内居民出游潜力 因子分析 新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171165;No.41261049)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IDHT20130322) 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计划人才项目(BPHR2012E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XJEDU2010S35)资助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出游力分为潜在和现实出游力,"出游潜力"一般指具有旅游动机和经济支付能力、但并未成出行的潜在旅游购买力[1]。目前,对居民国内出游潜力(Latent Domestic Emissiveness,以下简写为LDE)的研究从国民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角度研究较多,而从空间的角度研究居民国内出游潜力以及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萍,阎顺;1998-2000年新疆国内游客调查分析——兼析新疆旅游市场的发展[J];干旱区地理;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英霞;;阿勒泰地区资源开发与扶贫工作刍议[J];兵团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2 南宇;史婧;赵利敏;;西北五省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演化结构分析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3 阎顺,张海霞,张鸿墀;新疆天山苏鲁果勒的峡谷瀑布及其开发构思[J];干旱区地理;2004年02期
4 黄耀丽;吴兆宁;郑坚强;;基于区域竞争力对比的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年03期
5 王松茂;何昭丽;海米提·依米提;;新疆国际旅游业集中度及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王艳丽;严艳;;基于性别差异的旅游行为实证研究——以新疆入境欧美旅游者为例[J];旅游论坛;2010年03期
7 杨f;王晓云;冯学钢;;近十年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8 张术冰;吴一丁;;略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困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6期
9 杨f;王晓云;冯学钢;;近十年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10 李忠斌;文晓国;;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宝祥;民族地区旅游者行为与文化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白红燕;新疆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征及开发策略[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晓华;恩施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黄秀南;拓展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玲;新疆旅游者行为的时空分布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和丽春;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峰;新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耿宝江;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黄金华;浙江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璐;新疆乌昌地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兆萍,阎顺;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地理;1999年01期
2 肖星,李广成;略论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问题[J];干旱区地理;2000年01期
3 耀平,焦黎,蒙莉;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J];干旱区地理;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利用聚类分析选择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J];浙江金融;2004年11期
2 何嘉鹏;梁周扬;曲懿恒;;利用聚类分析研究全国教育的发展状况[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9期
3 孟姗姗;;全国地区小康和现代化指数的层次聚类分析[J];品牌(理论版);2010年10期
4 赛从瑞;袖珍机辅助排序聚类分析的程序设计与应用[J];成组生产系统;1987年04期
5 何湘藩;庄真;;模糊分级聚类分析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12期
6 刘姗;;广东省各地市金融发展的聚类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15期
7 王国定,邱秀荣;对山西省上市公司的聚类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姚泽清,赵世玲,华中民;江苏省13城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聚类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吕江平;聚类分析及其可视化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5年19期
10 李娟,赵利婧,白蔚萌;对我国2003年各地区最终消费的聚类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翠;;我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的制约[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均立;傅国华;;海南各县(市)经济实力的聚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黄金;曹林峰;;南京服务业发展的聚类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静;杨泽峰;徐辰武;;微阵列表达谱监督聚类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路爱峰;崔玉杰;;沪市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聚类分析[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国华;廖小莲;夏君;;证券投资分析的聚类分析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7 张红卫;隗金水;;聚类分析评价与测量效度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牛东晓;乞建勋;;网络资源平衡问题的聚类分析优化遗传算法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詹原瑞;彭书杰;李如一;;基于聚类分析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邹晓玫;修春波;;基于聚类分析的犯罪率相关因素的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萍;基于计算智能技术的聚类分析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成安;分布式环境下聚类分析新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旭杰;基于统计方法模型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保护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李宝玲;王裕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眩晕证治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冯雪冰;基于模糊理论的EM算法在聚类分析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黄银;行业地区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郭俊峰;聚类分析下的股票投资价值挖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张旭;考虑风电接入不确定性的节点特性建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褚旭;我国各省市CDM项目聚类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刘鑫琳;VAGUE集理论及其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5年
8 冯文锴;聚类分析在古生物学和矿物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9 冯伟;聚类分析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邹家兴;基于混合多指标信息的聚类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12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1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