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流的武夷山旅游目的地系统演化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旅游流的武夷山旅游目的地系统演化特征分析
【摘要】:旅游流规模在目的地演化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武夷山1979—2014年的旅游流进行纵向研究,发现当前武夷山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演替经历了前增速期、增速期、后增速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系统特征。以2000年、2009年两个时间结点而论,该系统输出能值高于投入能值,是一个能值输出型的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目的地系统不断出现涨落现象。为了避免系统演替步入衰亡期,必须完善系统非线性运行机制,以期源源不断地获得负熵流,促使系统向新的有序状态发展。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旅游流 本底趋势线 耗散结构 能值 武夷山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01107)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旅游目的地研究一直是旅游研究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旅游地系统演化特征有助于指导旅游目的地旅游有序、协调发展。传统旅游地演化理论——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山岳、岛屿、溶洞、主题公园等不同的旅游地[1-4],对分析验证旅游地所处的阶段,以及不同生命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平;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J];福建环境;1995年02期
2 张建英,詹丽玉;创武夷山旅游名牌的思考[J];发展研究;1999年03期
3 ;福建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介[J];就业与保障;2008年11期
4 许亦善;;武夷山旅游发展的“亚健康”状态及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马杰;;武夷山旅游国内研究综述[J];武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陈健平;黄安民;;浅析武夷山旅游产业生命周期[J];科技风;2009年02期
7 魏永青;;武夷山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8 熊慎端;;福建武夷山旅游、文化、茶业形成良性互动[J];茶世界;2012年02期
9 李洪波;池进;孟繁斌;李燕燕;;武夷山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张建;对发展武夷山旅游经济的金融思路[J];福建金融;199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慎端;武夷山旅游“大篷车”带来滚动效益[N];华东旅游报;2003年
2 ;四大因素制约武夷山旅游发展[N];闽北日报;2005年
3 金文莲 吴林春 林飞 兰临雄;武夷山旅游步入“提速道”[N];福建日报;2006年
4 金文莲 吴林春 林飞 兰临雄;武夷山旅游提早进入旺季[N];闽北日报;2006年
5 卢小标;武夷山旅游推介活动在香港举行[N];闽北日报;2006年
6 李其荣邋伍尚松;席位复用为武夷山旅游再添“一把火”[N];人民铁道;2007年
7 熊慎端;脚踏实地,树立武夷山旅游品牌[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熊慎端;武夷山旅游台湾推广中心挂牌[N];闽北日报;2010年
9 林嘉琦;武夷山旅游总收入31.86亿元[N];闽北日报;2013年
10 ;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促进武夷山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平;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旅游发展历程及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4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2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