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8:13
本文关键词: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司治理 审计委员会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多元回归分析
【摘要】: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行为。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频繁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不仅使众多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尽量减少以至于避免这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各国有关部门积极探讨各种解决方案和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我国也不例外,2002年1月7日我国证监会和国经贸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非强制性地对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做出要求。从国外尤其是审计委员会的诞生之地美国看来,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缓解信息不对称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及其特征与会计信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设做出微薄的贡献。本文的章节安排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国内外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由于审计委员会起源于美国且其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国外学者们关于审计委员会设立及其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颇多,且其基本形成了一致的结论。而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和相关制度还不到位,加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相关信息的披露较少,我国学者们对其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关系从规范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些许阐述,审计委员会的产生是在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后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并随着这些矛盾的不断解决而产生与发展的。以一些公司舞弊案为线索来探究审计委员会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审计委员会的萌芽阶段,审计委员会的发展阶段,审计委员会的深化阶段和审计委员会的最新进展阶段,随后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为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些许有关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制度。如2002年我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2条中首次提出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显然审计委员的发展会在我国和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分别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论述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进而为本文的下一篇章继续论述我国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做铺垫。 第三章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理论探讨,本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着重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审计委员会的具体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理论分析指出审计委员会制度正是通过履行监督、控制、沟通和报告职能来规范各方行为,完善公司治理,进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体而言主要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活跃性三方面的特征来论述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机理。最后本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最关键特质;专业性是审计委员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条件;活跃性是审计委员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保证。 第四章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本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委员会设立及其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指标,并将它作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被解释变量,以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及其三个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并选取了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性质,董事长和CEO或者总经理是否合一,盈利水平,股权结构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回归,实证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较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即支持我们提出的假设,这一回归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后续研究审计委员会的具体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与我们做出的假设相吻合,说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积极地作用;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支持我们提出的假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总监或者总会计师,这些“内部财会专家”的专业性可能被其独立性的丧失而抵消,因而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造成这样的结果还可能是由于这些财务会计专业人士多是理论性的董事,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践经验方面可能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执业能力。对于假设4,完全得到回归结果的证实。数据显示审计委员会的开会次数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且结果显著。这一结果也告诉我们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对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着积极地作用,大力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有助于提高公司会计信启、质量。对于控制变量,部分检验结果显著相关支持我们的预期。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建立在前四章的基础之上,针对第四章的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结合前三章的理论分析提出构建高效审计委员会的政策建议:首先要构建完善系统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其次要明确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我国目前只有2005年11月02日《国务院转发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2中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资格进行了简单规定,笼统地要求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本文从任职资格和任命两个方面对《指导意见》中独立董事的选聘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其一是健全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机制;其二是完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 第六章研究不足之处。我国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相关数据没有强制披露的要求,部分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不完整,导致本文实证部分的研究样本量偏小,这对本文的研究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致使无法进一步细致深层次的研究审计委员会的运行特征,对此笔者深感无奈。在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上本文借鉴相关研究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级指数作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没有包括上证上市的公司,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本文中的解释变量之一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的度量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少之又少,本文直接得不到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经过分析和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本文用董事会的会议次数来代替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这样势必会对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继续完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对于今后此类研究尤其重要。
【关键词】:公司治理 审计委员会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多元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3;F239.4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3
- 1. 绪论13-26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创新14-15
- 1.2.1 研究思路14-15
- 1.2.2 研究方法15
- 1.2.3 本文的创新之处15
- 1.3 文献综述15-26
- 1.3.1 独立性19-21
- 1.3.2 专业性21-23
- 1.3.3 活跃性23-24
- 1.3.4 权威性24-26
- 2. 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26-32
- 2.1 审计委员会26-29
- 2.1.1 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26-28
- 2.1.2 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发展现状28-29
- 2.2 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29-32
- 2.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29-30
- 2.2.2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30-31
- 2.2.3 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31-32
- 3. 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32-36
- 3.1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32-34
- 3.1.1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33
- 3.1.2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33-34
- 3.2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34-35
- 3.3 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35-36
- 4.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实证分析36-49
- 4.1 研究设计36-41
- 4.1.1 研究假设36-37
- 4.1.2 变量定义与计量37-39
- 4.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9-41
- 4.2 研究模型41
- 4.2.1 审计委员会设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模型41
- 4.2.2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模型41
- 4.3 实证分析41-49
- 4.3.1 审计委员会设立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分析41-44
- 4.3.2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分析44-49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49-56
- 5.1 结论49
- 5.2 政策建议49-56
- 5.2.1 构建完善系统的审计委员会制度50-51
- 5.2.2 明确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51-54
- 5.2.3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54-56
- 6. 研究不足之处56-57
- 参考文献57-60
- 后记60-61
- 致谢61-6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2 秦荣生;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审计委员会制度[J];财会月刊;2003年15期
3 李斌;陈凌云;;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4 白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审计收费角度的考察[J];财贸研究;2007年01期
5 王颖;王平心;吴清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6 谭劲松,李敏仪,黎文靖,郑珩,吴剑琳,梁羽;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若干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7 颜志元;;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分析——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6年05期
8 谢永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1期
9 杨忠莲;殷姿;;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监管效果研究——来自财务舞弊的证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胡勤勤,沈艺峰;独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J];世界经济;2002年07期
,本文编号:1036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03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