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基于审计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监督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19:28

  本文关键词:基于审计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监督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掏空”行为 独立审计 审计监督


【摘要】: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的操作,例如:欺诈客户、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擅自改变募股资金用途等。然而目前最为堪忧,讨论密集的是上市公司的“掏空”现象。“掏空”现象又称“隧道挖掘”行为,即控股大股东凭借自身的权限通过各种非公开的手段如证券回购、资产转移、内部转移定价交易等创造私有收益从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随着“掏空”行为给证券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包括审计在内的各种监督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防范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 借鉴前人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其审计监督进行理论综述,进而从审计需求和供给视角,剖析大股东“掏空”行为与审计监督两者的理论关系。其次,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利用我国2002—2007年A股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实证考察大股东“掏空”方式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和大股东“掏空”行为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关系。具体说来,一是从审计供给方面开展研究,以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为因变量,大股东“掏空”的不同方式为自变量建立模型,求证在我国新兴市场中审计能够起到充分反映作用从而有效监督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二是从审计需求方面开展研究,即以“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与否”这个哑变量为因变量,大股东资金占用等为自变量设计模型,求证发生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上市公司,面临代理成本的上升,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利用独立审计外部监督作用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实证结果显示: 从审计供给角度来说,业务往来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提供担保以及大股东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种大股东“掏空”常用手段的表征变量和审计意见这个因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也即是说业务往来关联交易越是频繁,上市公司越是容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上市公司以自己名义为其大股东担保额越多,越是容易收到非标准市计意见:上市公司被其大股东直接占用的资金越多,越是容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 从审计需求角度来说,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也即是说发生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上市公司,面临代理成本的上升,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另外,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也呈显著的二次方关系。具体说来,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低于58.75%时,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股权趋向集中于大股东,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越是缺乏雇用高质量事务所的动机;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高于58.75%时,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控股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控股大股东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事务所向外界传递信号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以抬高上市公司市价。 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概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新兴市场中,审计能够起到充分反映作用从而有效监督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且,大股东“掏空”行为越严重,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以发挥外部审计监督的治理作用,降低代理成本。 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干预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相关建议,试图从完善外部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优化内部治理三个方面着手改变大股东的行为选择,进而从根本上制止“掏空”行为,维护证券市场健康稳定。 本文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上来说,本文对大股东“掏空”行为与审计监督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补充检验。该研究有助于公司治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使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代理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提高资本营运效益。从实践上讲,本文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相对新颖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满足中小投资者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需求,遏制上市公司“圈钱”心理。另外,可以满足监督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需要,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健全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6.6;F239.4;F2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峰;李红;李阳;;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及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6期

2 叶小榕;;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8期

3 刘萍;卞志山;;应正确认识几个不被重视的验资风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8期

4 李毅;;关于豫东某市10所县级人民医院内部审计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8期

5 马春英;王瑞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审计招标制适用性浅析[J];农业经济;2011年07期

6 董雪;吴智红;;基于会计视角的诚信理念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芳城;杨兴龙;李红;;反倾销视角下中小企业会计优化之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2011年19期

8 刘成立;;政府干预、产权性质与审计治理效应[J];财贸研究;2011年04期

9 张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研究;2011年18期

10 陈美丽;;谈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05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京菁;;关于我国独立审计委托关系的思考[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姜泓涛;关劲松;;从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3 刘颖斐;余玉苗;;基于风险控制价值的独立审计定价模型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黄华;徐亦云;;舞弊防范与检查之浅见[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5 段业双;段芳芳;;内部审计在舞弊防范中的责任与作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6 高贤亮;;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 防范和减少经营风险[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黎天福;;上市公司舞弊的防范与审计[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8 方军雄;;公司治理、审计师特征与审计意见——基于高风险公司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9 方军雄;;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损害与市场反应——中天勤事件的进一步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10 肖文;;浅谈股份制商业银行会计报表舞弊的检查与防范[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连起;独立董事与独立审计[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萨理德中瑞会计师事务所 张连起;独立董事激活独立审计[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雷光勇 费娟英;信任变迁与独立审计定位[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林林;独立审计的模式[N];财会信报;2005年

5 刘伟 王继华;浅析独立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N];中国审计报;2003年

6 嵇锦宏;独立审计执业规范指南[N];中国税务报;2003年

7 吴溪;独立审计市场的阵痛与蜕变[N];中国财经报;2001年

8 刘霄仑 冷冰 王学峰;独立审计有效性研究及分析[N];证券时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欣;独立审计为维护经济秩序保驾护航[N];金融时报;2000年

10 封军/译;独立审计力挽公司危局[N];中国财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英;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的互动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刘维;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与注册会计师行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余宇莹;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经验证据[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慧;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李瑛玫;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佘晓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李海燕;独立审计投资者保护作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张晓瑜;中俄审计制度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杨雄胜;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坦坦;基于审计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监督的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孙颖;独立审计对于第三人的侵权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朱延琳;中国独立审计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于泽国;独立审计对股东权益保护效果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杜鸿s,

本文编号:1177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177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5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