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项目后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17:15
本文关键词:审计项目后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项目后评价 后评价框架 后评价指标 后评价模型 后评价报告
【摘要】: 审计渗透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共资源安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审计实践中还存在着审计效率有待提高、审计激励机制缺位、审计质量存在缺陷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说,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实现对审计的控制。审计项目后评价与审计事前、事中控制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监督控制审计活动。 目前,审计项目后评价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都处于起步阶段,使得深入、系统研究审计项目后评价的理论相对缺乏,审计项目后评价的实践范围也仅限于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选择审计项目后评价作为研究对象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吸取项目后评价、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及项目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后评价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是对项目后评价理论的创新,为监督控制审计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和思路,对审计项目后评价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是:首先,通过研究审计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审计项目后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在回顾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本文关于审计项目后评价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创新点;其次,构建审计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框架,对审计项目后评价动因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审计项目后评价框架结构及其组成要素,深入剖析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审计项目后评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最后通过审计项目后评价三个组成要素,即审计项目后评价指标、审计项目后评价模型、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分析和耦合,大致勾画了审计项目后评价流程的轮廓,在这一部分笔者尝试设计一套科学、实用的多层次评价指标,构建一个可以对多层次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及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并从范围、用途、时限、要素及主要内容等方面对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的架构进行了研究。 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探讨了审计项目后评价框架及其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实施审计项目后评价的相关问题。在具体方法上,本文运用演绎法、归纳法、系统分析法、移植法、模型法等多种方法对文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文章结构设计和内容论证上,将项目后评价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审计项目后评价研究中,并且对审计项目后评价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演绎;在审计项目后评价理论分析中,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塑造出了审计项目后评价框架;在审计项目后评价指标研究中,以审计项目后评价内容为基础,归纳分析出了一套多层次审计项目后评价指标;在审计项目后评价模型研究中,移植运筹学和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出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本文在对审计项目后评价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下主要观点: (1)审计项目后评价是一个开放系统,由后评价目标、后评价主体、后评价客体、后评价指标、后评价标准、后评价模型和后评价报告七个系统要素按照一定顺序结构组成,系统要素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审计项目后评价与系统所依存的外部环境休戚相关,审计项目后评价必须适应后评价环境的需要,审计项目后评价反作用于后评价环境的改善。 (2)审计项目后评价可以从审计绩效和审计难度两个方面进行。审计绩效直接体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计难度则间接反映审计人员克服客观不利因素的能力。在审计项目后评价内容中加入审计难度评价,不仅可以增加审计项目后评价的公平性,还能够提高审计人员应对困难的能力和积极性。 (3)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避免传统评价方法在指标权重分配、指标值评分环节过于主观、笼统的缺点,科学、直观地将审计项目后评价结果数量化,用一个综合评价指数表示审计项目的总体状况,通过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过程说明审计项目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因而能够满足审计项目后评价的目标要求。 (4)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该采用详式报告的形式,客观、详实地反映审计项目的真实情况,包括审计项目概况、后评价程序及方法、后评价内容及标准、后评价结论及建议等具体内容。审计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侧重于分析审计项目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便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善后续的审计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239.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建豪;联通彩信多媒体消息网关项目决策和运营的后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李平;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0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23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