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09:12

  本文选题:舞弊审计 切入点:理论结构 出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构建舞弊审计理论结构对于舞弊审计理论的完善和舞弊审计实务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舞弊审计理论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人们对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仍十分匮乏。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全面、系统、合理、有效的舞弊审计理论结构,为深入系统的研究舞弊审计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指南,以期进一步指导实践。 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并深入考察和总结舞弊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舞弊审计理论结构,并对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该理论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是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审计系统中的一切理论问题都是由审计环境展开的,并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形成合理的逻辑层次关系。因此,在分析舞弊审计理论结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确定以审计环境作为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舞弊审计环境的现状及其对舞弊审计的影响。 第二层次包括本质、目标、假设和责任。 本文通过分析与审计本质有关的观点和舞弊审计自身的特点推导出舞弊审计的本质为信息认证,通过分析影响舞弊审计目标的因素指出舞弊审计的目标是查找舞弊和预防舞弊。在分析舞弊审计假设时,本文指出舞弊审计假设有三类:前提条件假设、审计行为假设和审计人员责任假设。 由于舞弊审计责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对舞弊审计责任的认识和划分影响到舞弊审计的效果,所以笔者将舞弊审计责任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对舞弊审计职业责任主体、范围和对象以及舞弊审计的法律责任等均作了详细分析。 第三层次是原则、准则以及识别、侦查、报告。笔者借鉴前人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舞弊审计识别、侦查和报告的特定方法和步骤等,提出舞弊审计的六大原则,分析了舞弊审计准则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我国舞弊审计准则的若干建议。 上述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笔者希望其能够促进舞弊审计理论的完善和实务水平的提高。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fraud audit theory struc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erfection of fraud audit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aud audit practice. It is the key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first in the research of fraud audit theory. Bu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fraud audit theory is still very scarc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reasonable system. The effectiv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fraud audit provides a guide for further systematic research on fraud audit, with a view to further guiding the practic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investigating and summing up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raud auditing, constructs a new theory structure of fraud audi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combination.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audit theory. All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audit system are carried out by audit environment, and on this basis, the logical hierarchy is form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fraud audit theory structure,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at the audit environment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fraud audit theory structure,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raud audit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the fraud audit. The second level consists of nature, goals, assump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is paper deduces that the essence of fraud audit is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viewpoints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aud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ud audit itself.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objective of fraud audi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goal of fraud audit is to find fraud and prevent fraud. When analyzing fraud audit hypothe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fraud audit hypothesis: precondition hypothesis, The assumption of audit behavior and the assumption of auditor's responsibility. Because the responsibility of fraud audit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the recognition and divis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fraud audit affect the effect of fraud audit, so the author regards the responsibility of fraud audit as a key point of the research. Scope and object as well as the legal liability of fraud audit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third level is the principle, criterion, iden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The autho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fraud audit,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porting, and puts forward six principles of fraud aud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raud auditing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fraud auditing standards in China. The structure of the fraud audit theory accords with the process of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things. The author hopes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raud audit theo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actical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霞;;浅析法务会计的理论框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2期

2 杜伟;;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剖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3期

3 李璐;;关于税务会计理论在我国应用的研究[J];现代商业;2009年24期

4 黎仁华;付国民;;从系统论角度论法务会计理论结构框架的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5 张贵生;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探索[J];经济师;2000年03期

6 沈时伯;建立我国统一财务会计理论结构[J];商业时代;2005年06期

7 张革文;张凌涛;;浅谈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构建原则及组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8 张杨;;微观经济学理论结构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婧;;绿色会计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8期

10 王志涛;李凤关;;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玉贵;;计算机审计基本理论结构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谭力扬;;科学实在论的因果机制指称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陈文熙;;实验心理学的理论结构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汪灵;;矿物科学的理论结构[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曹盛林;;天文学发展的美学标准[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锦;;浅析情感智力的理论结构及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黎琳;;“孙文学说”新解[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继旨;;论新康德主义哲学发展趋向与中国古代《周易》哲学理论结构之特征——关于二十世纪哲学发展进程的回顾与前景瞻望[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10 黄玉萍;;论编辑活动的哲学内涵[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绍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其理论结构的中国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记者 塔西雅娜;对儒道互补理论进行立体、交叉和动态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段培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构[N];学习时报;2006年

4 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 侯超英;完整掌握报告的理论结构[N];洛阳日报;2007年

5 吴光;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理论结构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7年

6 马驰;研究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N];文艺报;2008年

7 季正矩;新经济时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作[N];证券日报;2006年

8 任秀玲;开辟中医学的元研究领域[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闻欣;《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申银万国证券 顾鸿;谈股票价格评价标准[N];证券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莉;整体论视域中的科学模型观[D];山西大学;2005年

2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宋文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孙毅;一物一权主义原则的当代命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李仁群;两宋理学与道家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7 林薰基;中韩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9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旭蕾;虚拟企业财务制度安排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玲;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汪玉梅;企业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朱晓娜;体育运动中成就目标定向的理论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谭雍;技术创新理论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杨智慧;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盛常艳;税务会计理论结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7 贾云洁;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及审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波;中国企业组织伦理气氛问卷编制及其结构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许绍双;我国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10 袁永福;论公司财务理论结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69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569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