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审计主客体要素的研究
本文选题:环境审计 切入点:主体 出处:《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环境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新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监督、评价和鉴证,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利用相互协调。只有准确把握了环境审计的主体和客体要素才能真正理解环境审计的本质。根据审计组织的地位和对象的不同,环境审计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环境审计的客体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财务审计,对有关组织的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的合规性审计,以及对有关组织的环境管理责任及其工作成果进行的绩效审计。我国开展环境审计要兼顾主体和客体的发展,由单一向多元化深入发展。
[Abstract]:Environmental auditing is a new branch of modern auditing, which aims at monitoring, evaluating and authenticating.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Only by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elements of subject and object of environmental audit can the essence of environmental audit be truly understood. The main body of environmental audit can be divided into government audit institution, non-governmental audit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l audit institution. The object of environmental audit includes financial audit of raising and us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nds, A compliance audit of whether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concerned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audit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and its work results of relevant organiz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udit in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d develop from single to pluralistic.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菁婉;;关于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年09期
2 王恩山;杨娜;;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动因探析[J];财会月刊;2008年14期
3 江诗雄;;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审计;2009年11期
4 朱萍;刘志军;;构建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设想[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年02期
5 李丽青;;我国环境审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年05期
6 张正勇;;我国环境审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实务界的问卷调查[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李娜;;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西部财会;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杰;;环境审计国际经验的借鉴[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马春英;周允征;;试论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3 陈燕燕;彭兰香;;我国碳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财会月刊;2010年27期
4 秦慧慧;;浅谈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5 冯新荣;;我国环境审计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师;2010年08期
6 李丽青;;我国环境审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年05期
7 杨学华;邓梦泽;;基于供求均衡分析的环境审计发展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09期
8 钱纯;苏宁;孟南;;关于我国碳审计主体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年17期
9 李菊香;;兰州市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22期
10 刘旭红;;我国环境审计现状、问题与对策[J];绿色财会;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成艾;;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政府环境审计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红;;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开云;环境审计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陈世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瑜琼;环境审计准则的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邓梦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架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包晓;不同审计主体的环境审计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刘旭红;环境审计比较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7 李红红;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绩效审计标准与依据探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孔祥雪;环境事项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9 谭f3;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屈咏梅;;关于环境审计主体的再认识[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李雪,王恩山;环境审计的动因及其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05年07期
3 陈建;刘颖;;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08年01期
4 胡华曼;;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环境审计基本问题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陈倩;;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4期
6 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2002年01期
7 毛洪涛;张正勇;;现代风险导向观下的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年09期
8 陈思维,王晨雁;《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的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9 郑俊敏;;民间审计在环境审计中的定位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10 陈思维;;环境审计规范化研究[J];审计月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王恩山;环境审计的动因及其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05年07期
2 杨俊;环境审计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3 鹿薛华,连艳玲;建设中国环境审计的初步构想[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5年10期
4 史延安;环境审计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1997年02期
5 孟昭燕;试论我国的环境审记[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6 魏立谦;对环境审计有关问题的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8年07期
7 肖文八,王贵则,陈军;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理论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1999年03期
8 马正吉;环境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1999年03期
9 张彤;我国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J];中州审计;1999年11期
10 王宝庆;开展环境审计的基本策略[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维西;沈俊月;许杨;岳华;庞硕;林霖;;关于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赵琦;;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3 吴茵;;“主体·开放·潜能”识字的初步实践与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刘莹莹;潘娟;杨焱;;对大众化高等教育中三个主体的定位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5 任国华;;土地执法管理中村民自治组织单位犯罪主体探讨[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臧建忠;;对统一海上执法主体的思考[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支同生;杨江虹;;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几点思考[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8 叶珍;赵春娟;叶桐;;现代林业建设是小兴安岭伊春林区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主体[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刘红林;;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循环经济中的责任[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瑾;;育支柱产业于区域经济主体的构思[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远伦 安徽省舒城县审计局;开展农业环境审计的初步设想[N];中国审计报;2008年
2 苏振川;对环境审计的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3年
3 刘锡平;安图县环境审计关注“三个环节”[N];中国审计报;2009年
4 黄利明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关于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一些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9年
5 李星吾 湖南省岳阳市审计局;资源环境审计如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审计报;2011年
6 范新国;强化环境审计 促进可持续发展[N];安徽经济报;2003年
7 项开来;亚洲国家强化环境审计[N];中国环境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魏小题;亚审环境审计研讨会暨环境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武夷山召开[N];中国审计报;2005年
9 王学军;“五指”并进完善环境审计[N];财会信报;2006年
10 记者 周波;刘家义马飚会见环境审计工作组主席奥维尔[N];桂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马永霞;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冲突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汶荣;技术创新机制的系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红梅;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6年
7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8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殷志诚;药品市场监管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高韫芳;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子飞;司法权的载体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刘新刚;从福柯“权力/知识”观的视角看SSK[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靖;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敏;生育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刘华;论贪污罪的几个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范冬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7 褚萍;国家助学贷款的成本—收益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周露露;宪法解释主体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爱云;立体化作文评改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宇燕;物业服务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0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63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