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下的审计委托代理理论——激励契约安排与外部监督机制
本文选题:审计委托代理 切入点:独立性 出处:《审计研究》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一般认为,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契约安排和外部监督机制在促进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激励契约安排和外部监督机制的特有功能、固有局限以及两者内部作用规律和机理,以期使它们在促进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上发挥更大效能。本文发现激励契约是通过提高审计师努力水平来改善审计质量的,但受管理当局"贿赂"和审计师对自身成本效益权衡的影响,激励契约存在无法自动抵御审计师独立性丧失的局限;相比之下,外部监督具有纠正审计师独立性丧失的功能,但其效能的发挥又必须以激励契约的存在为前提。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In the audit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the incentive contract arrangement and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udit quality and the auditor's independence.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working rules and mechanisms are expected to make them mo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audit quality and audit independence. This paper finds that incentive contracts improve audit quality by improving auditors' level of effort.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bribery" and auditors' trade-offs on their own costs and benefits, incentive contracts have the limitation that they cannot automatically resist the loss of auditor independence; in contrast, external oversight has the function of correcting the loss of auditor independence. However, its effectiveness must be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incentive con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3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尤家佳;;不完全信息下的审计策略[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2 姜秀华,张小彦;我国的民间审计:制度定位和激励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3 龚翔;;通过产权分析透视审计弱需求下的审计收费[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12期
4 王广明,张奇峰;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03年04期
5 杜兴强;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监督博弈及保险问题——安然事件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2年03期
6 白晓红;;对注册会计师委托代理关系的综合研究[J];审计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吉凤;;我国实施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全桂;梁燕飞;;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其预防体系构建[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廖冠民;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理论基础与我国实践[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4 刘新仕;;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5 缑智君;刘焘;;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综述[J];才智;2009年28期
6 白华;肖玉莹;;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理论争论与现实选择[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7 王霞,王镇蒙;关于均衡审计市场的研究——对一个无限重复博弈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8 熊守春;关于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若干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1期
9 熊守春;纪福连;;CPA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10 洪军社;;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制度的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芳城;杨兴龙;李红;;从会计信息供给和需求的互动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基于利益均衡观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袁振兴;;论审计诚信激励制度的三个节点:市场适应度、报酬激励和信号传递[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张丽霞;;关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差及审计责任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王春飞;;道德困境与审计意见购买[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赵保卿;高翔;;基于行为学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成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张奇峰;张鸣;王俊秋;;公司控制权安排、审计师选择与市场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淼;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业产业组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段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张俊民;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4 韩厚军;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龙小海;基于注册会计师选聘权配置框架的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岳殿民;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模式特征及识别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8 柳强;互联网治理信息的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路云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慧;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璐;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工程项目舞弊审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双海;资产评估准则制定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曾宏武;独立审计责任结构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高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缪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罗国莲;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犯罪治理的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7 武洪熙;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杜国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郭立业;审计诚信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李莎莎;我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控制内部人控制[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2 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3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4 林毅夫,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5 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6 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J];经济研究;1998年08期
7 吴溪;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的若干特征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01期
8 李增泉;实证分析: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J];会计研究;1999年08期
9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10 夏冬林;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功能分析[J];会计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浅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商业经济;2011年13期
2 吴海华;;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3 胡娜;;关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张国龙;;浅谈金融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5 郑晓;;域外经验下我国NGO外部监督机制的完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6 朱玉琴;;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7 孙宏超;;胡延平:金山已经部分丧失独立性[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5期
8 张娟;;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9 康灵;;准确理解合规的独立性[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10 丁万博;;试论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完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海;;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分权理论框架下的论证[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英娟;余晖;;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走向监管的改革[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刘彦奎;;可能性理论中的独立性及其应用(英文)[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4年
4 何平;;多维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分解[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邹晓燕;杨丽珠;;4~6岁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潘飞;童卫华;;我国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现状与分析——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庞晓媚;周剑云;戚冬瑾;;论开发控制体系的相对独立性[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秦勉;何海;李明辉;;对完善外部董事制度的几点思考[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樊华;;论律师的自由[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慧;关于独立性的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苏州 陈悦;保荐机构如何保证独立性[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赵嘉国;“独立性”的败露[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晓苏;“中国应加强能源独立性”[N];中国能源报;2011年
5 刘行星于长仁;独立性是独立董事之根本[N];法制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姜楠;低开高走双双收阳 A股独立性凸显[N];证券日报;2011年
7 侯捷宁;进一步加强注会独立性[N];证券日报;2003年
8 卢怀谦;三大对策提升注会独立性[N];中国证券报;2003年
9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晓;从赫顿报告看英媒体的独立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白雪;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N];湖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东;基于Rabin动机公平的激励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邹晓燕;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范方志;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涪宁;经济法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杨跃华;知识女性的愿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黄健柏;我国经理人市场激励契约设计与效率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杨建莹;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赵兴楣;基于审计契约安排的独立性互动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胡冬梅;持续贸易顺差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10 陈晓媛;政府监管与审计质量改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平;备用信用证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项勇;论最高额抵押[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邹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焦永周;独立董事独立性保障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吴云峰;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研究——也谈我国相关制度之完善[D];郑州大学;2004年
6 迟立国;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鹏;注册会计师认证服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孙振波;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王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马婧;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2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63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