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国有企业改革 切入点:改革政策 出处:《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Abs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39.44;F27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罗洪霞;;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研究及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2 李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的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3 万晓宇;浅析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北方经贸;2004年11期
4 魏振富;从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看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J];经济师;2004年01期
5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年04期
6 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7 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年04期
8 陈志强;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J];审计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红;;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2 冯义秀,高亮英;国际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模型的变更及我们的借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曹德芳;王浩;;基于风险导向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设计研究[J];财经界(下半月);2006年12期
4 王泽霞;邓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辨析[J];财经论丛;2006年02期
5 柴芳云;;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战略初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6 李华军;张晓峰;刘景贤;张国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2期
7 罗洪霞;;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研究及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8 李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的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9 许国艺;;目标导向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9期
10 郭莉;;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评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陶萍;吕晓平;周晓静;;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及审计取证风险的防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论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如何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3 段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吉猛;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明艳;我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琴;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与导向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曾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风险”辨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黄珊珊;风险管理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陈欣;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汪春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刘翠云;战略系统视角下审计风险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发银;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组织控制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邵丽;环境审计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李延坤;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晓宇;浅析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北方经贸;2004年11期
2 魏振富;从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看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J];经济师;2004年01期
3 唐耿进;审计方法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J];审计与理财;2004年07期
4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年04期
5 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6 陈志强;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J];审计研究;2005年02期
7 谢荣;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模式演变和控制措施[J];审计研究;2003年04期
8 秦荣生;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9 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年02期
10 黄世忠,陈建明;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J];会计研究;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文标;汕头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1987年06期
2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的选择——托管经营制[J];金融与经济;1987年02期
3 高拴平;股份分散化的股份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J];财经研究;1988年04期
4 李根长;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趋势[J];经营与管理;1988年05期
5 黄世雄;商品经济本性与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8年03期
6 忻文;;国有企业能否完全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J];经济研究;1988年05期
7 佟福全;浅谈当前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1989年02期
8 王小琪;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若干难点分析[J];学术论坛;1989年01期
9 聂根红;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探索[J];财经问题研究;1989年Z1期
10 蓝振海;试论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模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岗;;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2 贺平义;;用延安精神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纲领;刘延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实现我区工业的新飞跃[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岳宗臣;;“抓大放小”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徐云芝;赵振起;;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职工再就业问题[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苏忠林;;政府职能转变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朱元康;;略论政府机构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霍世平;王社敏;;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张素梅;;试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朱金香;;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屹山;关于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N];天津工商报;2000年
2 北昆;外派监事会是一项制度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王文;国企改革关键在于提高改制能力[N];中国工商报;2000年
4 王琼;国有企业改革要依靠工人阶级[N];中国煤炭报;2000年
5 吴小明;我国国企冗员仍高达1/3[N];中国企业报;2000年
6 记者 蔺红 海坚;税收先征后返 不容有禁不止[N];中国税务报;2000年
7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保树;公司法修改中的几个问题[N];法制日报;2000年
8 叶金生;重塑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主体[N];光明日报;2000年
9 卢现祥;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探索[N];湖北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蒋吕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N];湖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研究——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探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少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4 张翔鹏;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吕剑龙;效率原则下的企业制度创新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罗巧根;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王强;中国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彭小兵;国企债转股中的博弈行为及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张立勇;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赵振元;员工持股计划在国有高科技企业改制中的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杨旭东;对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朱轶恒;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静;发展资本市场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洪远湘;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与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6 王少辉;国有企业改革的再认识[D];西北大学;2001年
7 张伟;国有企业改革的非私有化途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吴增强;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黄建亮;论中国国企改革的方向和发展道路[D];广西大学;2002年
10 张红军;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5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65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