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概念界定与体系构建
本文选题:审计风险 切入点:审计准则 出处:《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09期
【摘要】: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审计风险问题受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和社会的愈来愈多的关注,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开发和运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适应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寻求自身的持续发展。本世纪初安然事件的出现,人们对职业界能否满足社会期望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的科学性都提出了质疑,为应对新的形势,全球会计职业界都积极行动起来,提出了以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的新的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于2006年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全面趋同。然而,尽管新审计准则已经实施一年多了,但人们对如何认识风险导向审计和审计风险的概念仍然没有取得一致,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强调了以审计质量角度界定审计风险的内涵,提出应该将审计技术规范与审计师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并据此构造了内容更加全面、具体的审计风险模式。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the audit risk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CPA profession and the society. The larg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firms first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risk-based audit method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needs, and to seek their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ople have questioned whether the profession can meet social expectations 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risk-based audi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new situation, the global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taken active action. A new auditing standard system based on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is proposed.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issued a series of new auditing standards in 2006, which realized the overall convergen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lthough the new auditing standards have been in force for more than a year, there is still no agreement on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risk-based audit and audit risk.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udit risk from the angle of audit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audit technical standard and the auditor's behavior standard should be combined organically, and based on this, the content of the audit risk is more comprehensive. Specific audit risk model.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2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福栋;;浅议审计风险[J];会计师;2011年07期
2 曾娟;;我国公允价值审计风险初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刘杰;罗继荣;;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审计影响的文献评述[J];会计之友;2011年21期
4 罗倩青;;浅谈电算化审计[J];珠江水运;2010年12期
5 赵保卿;;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商业会计;2011年25期
6 尹占奇;;计算机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7 翟君民;;审计风险的概念、特征与规避[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8 张淑真;;浅析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相互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9 宋英;;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J];审计与理财;2011年07期
10 ;三项举措强化审计风险防控[J];中国审计;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张小利;;新审计准则执行中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蒙泽江;;对如何规避建设项目结算审计风险的探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韩丽荣;郑丽;张晶;;2006年审计准则执行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青;郝博雅;;业务质量控制新旧审计准则的比较——基于小型事务所业务特点[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玉英;;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智强;;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理性防范[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7 马合木提·艾比不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振科;;试论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9 范志玲;;强化风险意识 防范审计风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柴韬;中国审计准则建设步伐加快[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山西省审计厅 余乃庆;如何规避审计风险[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迟家明 朱怀建;确保依法审计 规避审计风险[N];中国审计报;2002年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陈毓圭;修订完善审计准则 保持持续全面国际趋同[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记者 庞东梅;完善审计准则 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N];金融时报;2010年
6 ;APB发布审计风险与欺诈的补充指南[N];财会信报;2005年
7 ;中注协发布6个审计准则第一次征求意见稿[N];财会信报;2005年
8 陈毓圭 杨志国;修订完善审计准则 保持持续全面国际趋同[N];财会信报;2010年
9 孙宏顶 周伟 刘志耕;CPA,你离审计准则有多远?[N];财会信报;2005年
10 编译 刘珍欣;AICPA提出八项审计准则建议[N];财会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基于审计风险理论的审计报告行为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D];暨南大学;2007年
2 张晓瑜;中俄审计制度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李瑛玫;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段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刘峰;审计行为及其经济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路云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D];暨南大学;2009年
7 陈韶君;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寻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9 刘学华;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赵华;社会审计系统柔性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华;审计职业判断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肖占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陈凯;审计风险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1年
4 毕研勤;对审计风险管理的探讨[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5 陆桂娟;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朱yN;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赵婕;国家审计风险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8 孙志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分析及现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赵,
本文编号:1696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69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