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审计委员会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02 09:28

  本文选题:审计委员会 切入点:理论问题 出处:《审计研究》2008年02期


【摘要】:我国对审计委员会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审计委员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审计委员会理论基础以及目的等理论问题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审计委员会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志;审计委员会不仅仅是"受托责任",更主要是"委托责任",其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审计委员会的目的不仅仅是监督,而是制衡,是再监督。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audit committee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so the division of the audit committee development stag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urpose of the audit committe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dit committee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ith different mark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audit committee is not only "fiduciary responsibility", but also "entrustment responsibility".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principal-agent theory. The purpose of audit committee is not only to supervise, but also to check and balance, and to re-supervise.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下)[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01期

2 陈汉文,夏文贤,黎代福;受托责任、信息披露与规则安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上)[J];财会通讯;2003年12期

3 乔春华;审计委员会运作的探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桂芳;基于公司治理需求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克磊;陶静;;基于职能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陈正旭,王志强;独立董事制度的本土化[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3 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4 程新生;孙利军;耿垎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年02期

5 林永居;;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运作模式探索[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林清;论独立董事的独立与不独立[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谢朝斌;试论股份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及其独立性规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陈悫;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的公司治理[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张运所,秦玉彬;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模式的选择——兼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J];河北法学;2005年06期

10 鄢梦萱;;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以2006中国公司法相关规定为核心[J];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余晓明;文学生态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仇京荣;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中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王林清;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高军;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黎代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D];厦门大学;2006年

8 张晓瑜;中俄审计制度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车宣呈;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贺少锋;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慧知;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李铭;审计独立性的背离与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葛惠娟;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葛全民;基于财权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欧阳翼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桂芳;基于公司治理需求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琦;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晓舟;上市公司审计舞弊问题应对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杨俊;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及其制度保障[D];北京大学;2005年

10 全静;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钟华友,朱鹏飞;论独立董事行权责任制度及优益条件的完善[J];当代法学;2003年08期

2 陈湘永,张剑文,张伟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4期

3 刘桂良,桂芳;基于公司治理需求的审计委员会责任结构[J];湖湘论坛;2004年05期

4 胡坚,侯国跃;论我国公司内部监督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完善[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01期

5 夏冬林;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功能分析[J];会计研究;2000年03期

6 石本仁;公司治理中的会计角色[J];会计研究;2002年04期

7 程新生;对企业会计组织监控的若干模式解析[J];会计研究;2002年06期

8 李爽,吴溪;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监事会态度——评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卓传阵;财务治理机制——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计;;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2 王咏梅;任飞;;谁更愿意设立审计委员会?——基于终极控制人类型的审计委员会设立动机研究[J];会计研究;2011年06期

3 谢香兵;;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财务知识与会计稳健性[J];经济经纬;2011年04期

4 冯娟;;中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比较分析——基于促进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角度[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5 ;审计科研要为审计中心工作服务——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所长王秀明访谈录[J];中国审计;2010年20期

6 王勇亮;;“免疫系统”理念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启示[J];中国审计;2010年10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祝彦琴;;浅析风险管理审计对现代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嬗变;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嬗变与思考[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中科合臣董事会秘书 伍爱群;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是现实选择[N];证券时报;2004年

3 杨伟娜 董雨;建立一个高效的审计委员会[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王学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N];中国审计报;2002年

5 侯天柱 刘彩艳;“剪报”与“简报”[N];中国审计报;2007年

6 张保华;陈裘逸;略论上市公司审计员选任制度改革[N];中国审计报;2004年

7 沈海兰;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N];中国审计报;2004年

8 王连旺;汉沽区审计局成立审计委员会[N];中国审计报;2001年

9 审计署经济审计二局局长 胡梦月;要准确把握报告的深刻内涵[N];中国审计报;2007年

10 安楠 彭邵城 王云洋;总结成果 交流经验 提高认识[N];中国审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小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陈保磊;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顾德威;审计委员会制度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的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艳平;审计委员会制度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相关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成娟;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关旭;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赵蕾;公司治理视角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杰;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作用弱化与改进策略[D];湘潭大学;2008年

9 刘彬;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成本与治理效益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郭嘉;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9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699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