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若干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委托代理模型 + 效益审计 ; 参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摘要】: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如何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析得出:效益审计的目标决定评价标准。在评价具体审计项目效益时,应当在成本收益的原则下,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确定具体审计项目效益的评价标准时应当统一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benefit audi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bjective of benefit audit determine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When evaluating the benefit of a specific audit project,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cost and benefit.According to different audit objectives, it is necessary to unify micro and macro economic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direct and indirect benefits, short term benefits and long term benefits when determining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benefit of specific audit projects.
【作者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立民;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2 宋常,吴少华;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4年02期
3 雷达;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4年02期
4 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05年01期
5 陈全民 ,杨秋林 ,李建新;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比较[J];审计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国威;;关于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基础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年29期
2 刘明辉;徐正刚;;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绩效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2006年10期
3 张庆伟;李文华;;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经贸;2007年04期
4 李海东;风险导向模式下公共财政绩效审计风险测试[J];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5 宋晓鸿;厉宁;;论绩效审计[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孙万萍;对发展我国效益审计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7 冯群英,陆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年20期
8 吴青川;鄢志娟;;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四大特点[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5期
9 杨标;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孙文基;开展政府效益审计必要性和对策的新思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程腊梅;韩梅;;对效益审计的几点认识[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费军;责任导向的政府领导干部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李萍;林业重点工程绩效审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陈全民;中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谢琳琳;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孙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7 刘秋明;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峻巍;论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绩效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邱进新;地方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王建松;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鸿;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玉亮;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吕娟;我国政府审计公告制度的效果分析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陈冠蕾;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孙广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李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王彦平;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比较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维生,金成晓;具有概率约束的委托代理模型[J];统计研究;1998年04期
2 丁元耀,贾让成;考虑自然状态负效用影响的委托代理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3 朱光华,曾小龙;从新古典交易契约到不完全契约——现代契约理论发展述评[J];河北学刊;2000年01期
4 肖条军,盛昭瀚;R&D中心与企业集团的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S1期
5 唐绍祥;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有限平均动态委托代理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6 汪贤裕,钟胜,杨学南;承包人的利益机制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7 胡涛,查元桑;委托代理理论及其新的发展方向之一[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3期
8 黄小原,卢震,张哲;供应链中委托代理模型及其促销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王勇;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个比较[J];经济学动态;2002年07期
10 唐绍祥,贾让成,丁元耀;保险代理中的激励机制设计与分析[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维生;;委托-代理模型的可操作性[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朱嵋;张庆洪;;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保险代理人佣金设计[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袁光华;;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信息性原理和可控性原理的统一[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易超琴;万建平;;两阶段动态委托——代理模型研究[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丽娜;;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外部性问题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传姣;王元庆;周伟;;公交公司与公交驾驶员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A];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郁培丽;蒋国伟;;多委托人多任务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吕涛;聂锐;;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销售人员报酬激励机制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施国洪;张但钦;;供应链委托代理激励契约问题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旭峰;忻展红;;增值业务创新激励机制研究[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江天;要素市场化与经理人市场的隐性激励[D];天津大学;2004年
2 张亚东;医疗费用控制与医疗保险纵向一体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余砚新;信托投资机构资本市场交易行为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4 胡敏;风景名胜资源产权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袁光华;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的实现[D];清华大学;2005年
6 肖条军;纵向型企业集团的R&D及其经济增长的信号博弈分析[D];东南大学;2000年
7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陈跃刚;网络广告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行为策略与协调机制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陈维义;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周嘉南;报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书建;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3年
2 王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牛凤梅;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契约[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黎明;基于角色的权限代理模型及其实现[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鹏;我国信用卡消费积分制度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王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DB模式合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隆重;关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选聘中的委托—代理分析[D];贵州大学;2005年
8 张健;基于委托代理的业务外包激励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丽丽;中央与地方政府交叉事权的优化配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张伟伟;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1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75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