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审计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构建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审计 + 创新型企业 ; 参考:《科学学研究》2007年S2期
【摘要】:本文在回顾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为出发点,总结了四类技术创新审计模型,构建了创新型企业操作性定义和全面创新评价标准的创新输入-创新过程-创新输出概念模型,为实证检验创新型企业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four kinds of audit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audit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 conceptual model of innovation input-innovation process-innovation output is construct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mpirical testing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 standards.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浙江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NIIM2006-101)
【分类号】:F239.4;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劲;余芳珍;;技术创新SPRE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5期
2 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J];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3 桑辉,盛亚;技术创新审计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5期
4 王广辉;张小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6年21期
5 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6 王益谊,席酉民;企业创新管理系统的特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03期
7 李金海,张录法,魏彦莉;企业创新能力(度)分析与评估[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8 谢章澍,许庆瑞;论全面创新管理发展及模式[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9 朱凌;许庆瑞;王方瑞;;从研发—营销的整合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协同[J];科研管理;2006年05期
10 陈劲,龚焱;技术创新高标准定位研究:新理论模型构建与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成林,汤亚莉;基于内部审计的企业市场创新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陈光;企业协同创新管理的高标准定位与审计[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3 李金海,刘辉,赵峻岭;评价方法论研究综述[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李红;;基于BSC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陈新桥;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过程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5年05期
6 王国进,王其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导报;2004年02期
7 焦玉灿;罗亚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7期
8 毛荐其,沈桂平;企业技术创新模型及其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9期
9 张首魁;苏源泉;;网络环境下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10 陈劲,刘景江,杨发明;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浩兴;陶表益;宣安平;;基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合作营销实证研究[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奇;企业产品创新力形成要素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2 马蕾;企业组织惯域理论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谢章澍;TIM视角下企业全员创新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梁欣如;企业全面创新的领导机制与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陈衍泰;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孟琦;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张宏;企业纵向社会资本与竞争优势[D];浙江大学;2007年
9 赵家新;高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于珍;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斌;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D];福州大学;2002年
2 李钦;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评价及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3 张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变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崔国瑞;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夏悦琴 ;面向过程管理的过程绩效评价理论及支撑软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李玉枝;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7 余彩霞;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柳荣;营销绩效分析中区域市场难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9 谭飞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吕宏芬;传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瑞,蒋键,郑刚;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研究——基于宝钢集团的案例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芮明杰,吴光飙;全员激励盟约:一个适用于知识型企业的缔约规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陈劲;技术创新的系统观与系统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4 陈劲,耿雪松,李飞宇;技术创新审计的理论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99年06期
5 欧光军,胡树华;构建面向产品开发的团队集成创新体系[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6 张钢,陈劲,许庆瑞;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年02期
7 江辉,陈劲;集成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J];科研管理;2000年05期
8 单红梅;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J];科研管理;2002年06期
9 王青云,饶扬德;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10 王广辉;班景刚;;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渊深;;现代企业家应具备的市场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2 李志强,顾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创新动力机制[J];经济师;1995年S1期
3 胡宏峻;容忍失败 偏执创新——美国3M公司创新型企业管理模式[J];企业研究;1996年01期
4 文月;;汲取传统文化 开创新型企业——恩威制药有限公司总裁薛永新访谈录[J];未来与发展;1996年02期
5 陈劲,耿雪松理,查德·史密斯;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与中加比较[J];科研管理;1997年06期
6 柴振荣;企业科研的开展[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8期
7 陈劲,耿雪松;技术创新审计及其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1997年04期
8 刘继;美国的创业基金及有关法规[J];宏观经济管理;1998年08期
9 姜瑶英;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J];投资研究;1998年08期
10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张彦宁谈国际企业管理新趋势[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光鼎;;论企业家才能 ——兼论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黄丽华;;大学科技园创新主体研究[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田红勤;;如何实现风险投资与创新型企业的对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田红勤;;如何实现风险投资与创新型企业的对接[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5 张彦宁;;依靠科学管理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在200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依靠科学管理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200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邵宁;;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主题——在200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依靠科学管理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200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6年
7 程义太;程海燕;;发展创新型企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于维栋;;建设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产业化[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9 刘建安;;建设创新型企业与基层创新型人才刍议[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谢步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企业[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裕光;纳米攻略制导创新型企业[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冯永锋 王光荣;创新型企业是中关村生命所在[N];光明日报;2002年
3 市报道组励映忠 王迪 ;慈溪涌现一批创新型企业[N];浙江日报;2002年
4 李继彬 龚绪春;推进“三个转变”做强云南铜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牟宗艳;全力打造创新型企业[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宋启明(作者为中波公司党委书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N];中国远洋报;2005年
7 王晓菲;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保持健康先行发展的重要因素[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8 隋晓琳;西安高新区助创新型企业成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隋晓琳;企业创新之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杨文利 杨伟清;长春高新区迸发创新活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品奇;创新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智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与激励问题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2 张蕴中;我国风险资本市场构建探析[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杜霞;清华大学衍生公司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段艳梅;汽车工业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常小萌;复合文档辅助生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D];清华大学;2005年
6 陈晨;创新战略、企业绩效与资本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李海涛;基于产业集聚的广西糖业竞争力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田婧;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冯海昱;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章政清;创新型企业网络与经营绩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0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77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