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法
本文选题:平衡记分卡 + 被审计单位 ; 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06期
【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反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可见,在审计阶段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过程,本文引入企业绩效评价的平衡记分卡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机制。有效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方法是审计理论研究者对新准则下审计实务工作的必要指导。但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不能仅仅限于财务指标的评估。近年来国内外多起审计失败案例告诉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时非财务因素也十分重要。现代企业中采用的平衡记分卡就是在原有财务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非财务因素。笔者尝试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运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
[Abstract]:In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audit risk consists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risk and inspection risk.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inspection risk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risk, and the higher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is, The lower the acceptable inspection risk, the higher the acceptable inspection risk. Therefore, in the audit stag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of balanced scorecard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s a new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is the necessary guidance for the audit practice under the new standards. However, th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cannot be limited to the assessment of financial indicators. In recent years, many audit failure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ell CPA that non-financial factor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in assess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of audited unit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used in modern enterprises introduces new non-financi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financial factors. The author tries to apply the idea of balanced scorecard when evaluating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彬 ,黄履申;关于审计立法若干问题的意见[J];上海会计;1983年06期
2 黄华麟;关于审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上海会计;1983年07期
3 包强;内部控制与流程图[J];上海会计;1984年10期
4 姚梅炎;试论审计与会计监督的关系[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5 顾循良;;审计工作应积极支持改革[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4年10期
6 何万清;;如何写审计报告[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4年S5期
7 宋琰;郭晋龙;;审计定义研究[J];会计之友(上);1984年01期
8 宋琰;郭晋龙;;审计问答[J];会计之友(上);1984年04期
9 张平之;试论后续审计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会计;1985年07期
10 郭晋龙 ,宋琰;试论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分野和渗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守祥;;论保险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A];审计论文选编[C];1996年
2 黄京菁;;关于我国独立审计委托关系的思考[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林宏信;;论虚假财务报告的概念、成因及其防范治理对策[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黄京菁;;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运用的思考[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劲;;烟草行业流通体制改革与内部审计[A];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C];2003年
6 廖达超;温建文;;建筑业中用于质量卓越的平衡记分卡:一个成功的故事(英文)[A];首届亚洲质量网大会暨第17届亚洲质量研讨会——首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03年
7 李晓光;;浅析目前企业开展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马建国;田雪梅;李砚茹;;浅析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谈宏源证券公司内部审计[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9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几点体会——以粤电力为例[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蒋永辉;;浅探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审计重点[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许昌市审计局 黄国炳;浅谈对企业会计账表造假的审计方法[N];中国审计报;2000年
2 孙新亮;对计算机审计的几点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0年
3 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 徐霄鹏;“偷税”岂能当作“漏税”[N];中国审计报;2000年
4 宋伯迅;审计人员要做到“四慎”[N];中国审计报;2000年
5 河南省审计厅 张国柱;浅谈联邦德国的审计工作(一)[N];中国审计报;2000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N];中国审计报;2000年
7 范俊球;全面审计 突出重点 搞好经济责任审计[N];中国审计报;2000年
8 傅卫民;浅谈审计风险的防范[N];中国审计报;2000年
9 李建华 代景泉;滨州市审计局量化考核审计人员[N];中国审计报;2000年
10 张建玲;道是无情却有情[N];中国审计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2 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3 段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吴焕香;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陈列伟;面向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竞争模式与竞争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何怀平;复杂结构组织绩效管理系统的涌现及协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陈华敏;非财务指标的绩效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张晓瑜;中俄审计制度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上官忠东;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2 尹孝凡;厂长(经理)离任审计规范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刘炜;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客户信用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龚周频;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魏红霞;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李新宇;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成因分析、识别方法及防范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葛基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报关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3年
8 汪江;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9 曾萌;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体系及应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吴翊z,
本文编号:1815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81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