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突击替岗审计
本文选题:外部审计 + 内部审计 ; 参考:《财会通讯》2012年31期
【摘要】:正突击替岗审计是指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审计主体派出审计人员突击接替审计对象的业务岗位并进行审计的一种工作方法。基本特性主要体现为:突然性和双职责。审计目的一是全面反映经营者履责的质量特征,解决合约不完全条件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信息非对称性问题;二是检验制度体系,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去解决公司治理机制中的合约不完全问题。一、突击替岗审计方法(一)内部审计的现场审计即突击替岗审计COSO框架(1992)提供了内部控制的指引,2002年SOX法案(美国萨班斯-奥
[Abstract]:It is a kind of working method that the audit subject sends the auditor to replace the business post of the audit object without prior notice and carries on the audi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sudden and dual duties. The purpose of audit is to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rator's du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under incomplete contract conditions, and to examine the system of inspec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contro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complete contrac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1) On-the-spot audit of internal audit (1992) provides guidance on internal control, Sox Act 2002 (Sarbanes-O, USA)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梧州办事处;
【分类号】:F2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淼;;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何不同[J];经济导刊;2006年Z1期
2 杨为栋;李娅琳;郭佳;;浅析企业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3 孙燕东;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09期
4 李吉林;;受托责任视角的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互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年08期
5 白晶,郭永忠;知识经济与内部审计[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6 陈巧;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几个问题[J];引进与咨询;2004年01期
7 朱春燕;;试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7期
8 隋英鹏;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其论争[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05期
9 谢海燕;;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J];时代金融;2009年03期
10 刘义红;;公司治理机制中内部审计的定位及发展策略[J];大众商务;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方遒;丁亦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协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2 郭慧;;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抑或各司其职?[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谷影;;浅析企业安全费用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课题组;;内部审计、风险导向与审计有效性——基于广州地铁公司的案例研究[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0)[C];2011年
5 卫建国;张林富;蒋星东;陈莹;袁亮亮;覃宪姬;陈燕权;;内部审计、风险导向与审计有效性——基于广州地铁公司的案例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屠世香;;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分析与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菊君;;国内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问题研究及成因分析[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8 钱本逸;;制以为精,精以求存——浅议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意义[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9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翠霞;刘文;;行业协会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焕龙 胡铁宁;公司治理机制下的内部审计转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罗晶晶;企业需接受中西医联合“会诊”[N];中国会计报;2009年
3 张安平 贵州省商业学校;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机制与作用[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棠棣;内部审计有了新规矩[N];中国财经报;2003年
5 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分行行长 朱卫国;提升内部审计履职能力[N];学习时报;2009年
6 邱伟文;金雅拓公司的内部审计[N];中国审计报;2010年
7 李井;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显神威[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万新 编辑整理;巴西内部审计简介(下)[N];中国审计报;2010年
9 审计;加快内部审计转型 助力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船舶报;2010年
10 ;《内部审计新纪元——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N];财会信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恒贵;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黄海;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刘晓莲;国际内部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刘键;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黄翠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谢晓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剧杰;降低审计质量的审计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王良成;管制、外部审计与配股融资[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婕;基于内部控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朱永永;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公司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艳;我国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4 王香焕;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5 王亚娜;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良慧;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国库;我国电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席妮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曹红;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光明;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经济学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115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11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