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9-03-09 12:47
【摘要】:本文以中国2004年—2005年期间获得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公司是否面临退市风险"、"审计意见是否带强调事项"、"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公司盈余数量"、"年度"等指标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绝对值显著比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小,这说明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的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越长,审计质量越高;审计委员会在2005年的作用比2004年更加显著。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which obtained un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from 2004 to 2005 as the research sample, and uses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manipulative accrual profit (earnings management) estimated by the cross-section Jones model as 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audit qu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 committee and audit quality is investigated. The study fou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the "size of the accounting firm", "whether the company is facing delisting risks", "whether the audit opinion has an emphasis on matters", "the cash flow of the company's business activities", "the amount of company earnings", and other indicators such as "year", The absolute valu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ies that set up the audit committee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mpanies without the audit committee, which shows that the audit committe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udit quality. Further study found that the longer the audit committee was established, the higher the audit quality was, and that the role of the audit committee in 2005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in 2004.
【作者单位】: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分类号】:F832.51;F239.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信元;夏立军;;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年01期

2 夏文贤;;大股东股权特征与审计委员会设立[J];审计研究;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谷良,刘晓嫱,梁凯;集团内审计组织的构建与功能协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熊文华;;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瓶颈与完善策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张奇峰;王俊秋;王建新;;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3期

4 林燕;王东;;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独立审计相关性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1期

5 沈烈;魏承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5期

6 张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9期

7 吕先锫;王伟;;运用内部审计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J];财会月刊;2006年27期

8 李哲;;资产减值准备不应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器[J];财会月刊;2006年36期

9 丁菊敏;;改进审计委员会的治理绩效:一个博弈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10 王跃堂;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志宏;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何玉;网络财务报告研究:决定因素、经济后果与管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 张俊民;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4 赵岩;盈余持续性、应计项目和现金流量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董延安;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刘学华;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陈旭东;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周洋;市场反应、价值相关性及影响因素[D];复旦大学;2007年

9 司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任海松;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及其侦测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铭;审计独立性的背离与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欧阳翼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桂芳;基于公司治理需求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王小华;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5 杨朋;基于独立董事经理人身份的审计委员会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李凯;审计委员会制度:架构和完善[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刘丽花;浅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5年

8 孙勇;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黄哲日;改革开放后中国审计理论发展趋势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王创;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汉文,夏文贤,黎代福;受托责任、信息披露与规则安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上)[J];财会通讯;2003年12期

2 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下)[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01期

3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华云;;审计师选择和审计委员会效率——来自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7年02期

2 鲍国辉;;审计委员会设立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06期

3 王跃堂;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4 杨世忠;余寿喜;朱晓婷;;企业会计信息相对质量关键因素影响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9期

5 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8期

6 李凯;;审计委员会制度实施效果检验——基于盈余管理视角[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董颖;;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及治理效果研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21期

8 李欣;;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3期

9 刘启亮;;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年04期

10 沈萍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梅;;审计师地域性与审计质量:信息观抑或冲突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薛爽;叶飞腾;付迟;;行业专长、审计任期和审计质量——基于签字会计师水平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莲花;;关于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詹群;;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与审计质量的关联性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梅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财务舞弊[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洋;张洪珍;;股权结构与审计费用相关性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小林;林昕;;审计师规模、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决策——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薄澜;姚海鑫;;关于外部审计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谌嘉席;;人力资本影响事务所“做大做强”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海燕;李新净;陈悦娟;任双梅;;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基于对西南财经大学各层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晓荣 项惠斌;汉川为政府投资项目“挤水分”[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2 申剑丽;百万事业单位资产排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上海交通大学审计处 干建华;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效果明显惠及各方[N];建筑时报;2007年

4 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 慈建伟;关于国家审计监督的博弈论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8年

5 陈伟红;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6 蔡先建;扬州住房公积金联网审计试点取得实效[N];中国审计报;2008年

7 记者 边源;崇文区国资委 加强企业财务决算审计监督[N];首都建设报;2009年

8 郭梅;工程造价真实性审计的四个有效方法[N];中国审计报;2009年

9 庄凯;绿化工程造价如何审计[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朱学军;丹阳纪委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公开招标[N];镇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炜煜;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提高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永军;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进朝;高管更换、审计委员设立与审计质量[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淑梅;国家审计质量与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8年

6 沈玉清;审计任期、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赵莎;中国IPO市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董秀琴;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绩效的经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良成;管制、外部审计与配股融资[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唐滔智;中国审计市场过度竞争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小雯;股权安排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代聪;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3 汪菲菲;签字CPA强制轮换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晓妍;机构投资者、董事会治理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汉利;SCP分析范式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美群;审计市场行业专长效应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冯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谢加珠;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康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田盈盈;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37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437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