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审”的发展与现实路径
发布时间:2022-02-10 12:03
加强审计科技应用是趋势和潮流,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价值提升的关键手段。本文从审计科技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科技强审"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价值,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审计科技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内部审计. 2019,(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一般庞氏骗局星型分布图”模型
INTERNALAUDITINGINCHINA27.SEPTEMBER2019图1审计价值曲线图图2“一般庞氏骗局星型分布图”模型视点研究加速审计转型。根据审计价值曲线图(如图1所示),审计时间越提前,审计高度越高,审计价值也越大。审计科技的应用,能让内部审计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变得更加全面,覆盖面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持续化审计、动态趋势评价和事前预防审计成为可能。同时,利用新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加准确、综合的视角,打破传统内部审计在数据规模、范围和类型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传统内部审计一些无法完成的事项变为可能。审计变得更加智能。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云计算等逐步在审计领域中得到应用,审计可以处理的数据更多,处理的效率也更高。德勤公司在智慧审计的七种武器中,介绍了人工智能、RPA、爬虫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为我们开拓了思路。如通过有监督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模型,直接对大量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产生相应的风险预测和假设结果,改变了传统内部审计依靠审计人员经验编写规则的局限,能够帮助内部审计发现意想不到的问题;RPA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文档的初步审阅、审计证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持续采集以及审计底稿的初步填写等,显著提升了内部审计效能;爬虫技术给内部审计带来更丰富的异构多源数据,解决了审计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识别客户的关联风险提供了有力武器。审计变得更加精准。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借助审计科技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直指关键、重点问题,将成为未来审计的主要方向。如2018年6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审计署金融审计司探索推行数字化审计模式,通过社会网络
和部署,实现对异常信息、员工行为、风险指标的监测和处理;知识平台,主要是实现对业务条线、经营机构非现场信息的收集、上传,提供对规章制度的自动收集和查询、审计经验共享等。同时,该系统还应有通俗、友好的用户界面,减少一般审计人员对技术的依赖;支持事前预警、事中分析、事后评价功能;具有多层级的安全和权限控制手段;广泛适应云计算、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不断支持探索智能化、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作者单位:中信银行总行,邮政编码:100010,电子邮箱:chenxiaoqi@citicbank.com)图3内部审计系统四大平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J]. 陈骏,时现. 审计研究. 2018(05)
[2]深化信息技术方法应用 推动内部审计转型发展[J]. 中国内部审计. 2017(04)
[3]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审计的研究[J]. 张凤元,皮雨鑫,刘美佳. 对外经贸. 2016(12)
[4]大数据对现代审计的影响[J]. 潘宇明.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0)
本文编号:3618858
【文章来源】:中国内部审计. 2019,(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一般庞氏骗局星型分布图”模型
INTERNALAUDITINGINCHINA27.SEPTEMBER2019图1审计价值曲线图图2“一般庞氏骗局星型分布图”模型视点研究加速审计转型。根据审计价值曲线图(如图1所示),审计时间越提前,审计高度越高,审计价值也越大。审计科技的应用,能让内部审计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变得更加全面,覆盖面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持续化审计、动态趋势评价和事前预防审计成为可能。同时,利用新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加准确、综合的视角,打破传统内部审计在数据规模、范围和类型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传统内部审计一些无法完成的事项变为可能。审计变得更加智能。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云计算等逐步在审计领域中得到应用,审计可以处理的数据更多,处理的效率也更高。德勤公司在智慧审计的七种武器中,介绍了人工智能、RPA、爬虫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为我们开拓了思路。如通过有监督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模型,直接对大量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产生相应的风险预测和假设结果,改变了传统内部审计依靠审计人员经验编写规则的局限,能够帮助内部审计发现意想不到的问题;RPA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文档的初步审阅、审计证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持续采集以及审计底稿的初步填写等,显著提升了内部审计效能;爬虫技术给内部审计带来更丰富的异构多源数据,解决了审计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识别客户的关联风险提供了有力武器。审计变得更加精准。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借助审计科技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直指关键、重点问题,将成为未来审计的主要方向。如2018年6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审计署金融审计司探索推行数字化审计模式,通过社会网络
和部署,实现对异常信息、员工行为、风险指标的监测和处理;知识平台,主要是实现对业务条线、经营机构非现场信息的收集、上传,提供对规章制度的自动收集和查询、审计经验共享等。同时,该系统还应有通俗、友好的用户界面,减少一般审计人员对技术的依赖;支持事前预警、事中分析、事后评价功能;具有多层级的安全和权限控制手段;广泛适应云计算、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不断支持探索智能化、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作者单位:中信银行总行,邮政编码:100010,电子邮箱:chenxiaoqi@citicbank.com)图3内部审计系统四大平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研究[J]. 陈骏,时现. 审计研究. 2018(05)
[2]深化信息技术方法应用 推动内部审计转型发展[J]. 中国内部审计. 2017(04)
[3]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审计的研究[J]. 张凤元,皮雨鑫,刘美佳. 对外经贸. 2016(12)
[4]大数据对现代审计的影响[J]. 潘宇明.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0)
本文编号:3618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61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