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政府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启迪
发布时间:2017-07-26 05:17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政府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启迪
【摘要】: 民国时期审计,系就中国大陆来说,是指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于1912年1月建立中华民国到1949年9月,历经37年间的审计。中华民国时期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巩固自身统治,纷纷仿效西方共和体制的作法,努力改良经济体制,建设自己的财政审计组织和审计制度,重视审计监督。政府在总结我国古代审计制度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审计建制的精神和沿袭清末预备立宪中吸收到的国外审计思想和审计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国审计体制。 本文以清末审计改良思想的出现为起点,从民国初期的财政和会计制度入手,系统介绍了民国政府审计制度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接着通过对民国时期政府审计立法、机构的设置、人事制度、教育体系四个方面系统叙述,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时期政府审计制度建设的总体状况和基本过程,总结出民国政府审计的一些比较显著的特点:审计立法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二维的互补性,兼容的承袭性,相对的滞后性;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加强与监审合一体制的发展;国民政府主要通过资格任命和考试选拔的人事任用制度来组建审计队伍;审计教育蓬勃发展,形式多样培养专业人才,稳定的教育队伍逐渐形成等。 本文最后阐述了民国政府审计制度取得的历史贡献:如加强审计监督,置审计部于监察院之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御史监察制度与西方超然独立的现代审计制度的结合;审计机构的建立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较健全,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的完整体系;审计法规制定上,出现了各种不同层次,适应各个方面的审计法令法规,形成了一个比较详备的体系等等。并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如吏治腐败,许多国营事业机关全部收入均拒不送审;战乱不停,社会经济、国家财政混乱不堪,使审计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等等。以期加深对民国政府审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希望对现行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如强化审计独立性,健全财经法规,完善审计公告等。
【关键词】:民国时期 审计制度 审计史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39.6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0 引言11-15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0.2 文献综述11-13
- 0.3 研究方法13-14
- 0.4 基本框架14
- 0.5 创新与不足14-15
- 1 民国时期审计制度发展的时代背景15-21
- 1.1 清末审计制度改良与建设的必然性15-17
- 1.1.1 清末审计改良思想的出现15-16
- 1.1.2 应对财政危机防止贪污腐败的需要16-17
- 1.2 清末民初财会制度的确立17-19
- 1.2.1 预算制度17-18
- 1.2.2 决算制度18
- 1.2.3 金库制度18-19
- 1.2.4 会计制度19
- 1.3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审计机构筹建与相关立法19-21
- 1.3.1 审计院的筹建19-20
- 1.3.2 《审计院官制草案》20-21
- 2 民国时期审计立法21-28
- 2.1 从立法高度规范审计工作21-22
- 2.2 将审计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22-23
- 2.3 全面的审计法规23-24
- 2.4 审计立法的特点24-28
- 2.4.1 层次性24-25
- 2.4.2 互补性25-26
- 2.4.3 承袭性26
- 2.4.4 滞后性26-28
- 3 民国时期国家审计机构28-34
- 3.1 北京政府时期审计机构的设置及沿革28-30
- 3.1.1 隶属国民政府的审计处28-29
- 3.1.2 隶属大总统的审计院29-30
- 3.2 国民政府时期审计机构的设置及沿革30-32
- 3.2.1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审计局30
- 3.2.2 广州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机构30-31
- 3.2.3 监察院审计部时的审计机构31-32
- 3.3 民国时期审计机构特点32-34
- 3.3.1 独立性32-33
- 3.3.2 监审合一33-34
- 4 民国时期审计人事制度34-43
- 4.1 民国时期审计人事任选制度34-37
- 4.1.1 资格任用制34-35
- 4.1.2 考试选拔制35-37
- 4.2 民国时期审计人事管理制度37-40
- 4.2.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37-39
- 4.2.2 审计机关人事管理机制39-40
- 4.3 人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40-43
- 4.3.1 人事管理模式功能性缺位40
- 4.3.2 审计人员知识与专业结构不合理40-41
- 4.3.3 审计人员权责不对称41
- 4.3.4 “裙带关系”痕迹明显41-43
- 5 民国时期审计教育体系43-48
- 5.1 中央计政审计院系的建立43
- 5.2 大学审计课程的设置43-44
- 5.3 政府审计教育的外延44-46
- 5.4 民国时期审计教育的特点46-48
- 5.4.1 形式多样培养专业人才46-47
- 5.4.2 稳定的会计与审计教育队伍的形成47-48
- 6 民国时期审计制度的历史评价及启迪48-55
- 6.1 民国时期审计制度的历史评价48-51
- 6.1.1 民国时期审计制度发展的经验总结48-49
- 6.1.2 民国时期政府审计制度的历史局限性49-51
- 6.2 民国时期审计制度的启迪51-55
- 6.2.1 强化政府审计独立性51-53
- 6.2.2 健全建设审计财经法规53-54
- 6.2.3 完善审计公告,更好发挥舆论监督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平;郑骏锋;;民国时期审计对现代审计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574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57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