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1:09
本文关键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当人们作为国家的纳税人,用一只手义务地将税收交给国家,人民就有权利利用另一只手监督国家使用税费,这只监督之手就是国家审计。作为纳税人,他们不仅有权知道政府将钱用到哪里,而且还应该知道其使用效果如何。这就要求国家审计不仅要开展财务审计,而且要大力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该国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国家审计署2008年颁布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目前,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绩效审计尚未在我国真正开展起来。 基于此,笔者选择政府绩效审计的保障机制为硕士论文研究方向,旨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进行力所能及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开展。正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二是分析目前影响我国绩效审计全面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审计体制的制约、法律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的制约、审计实施中的制约等。三是分析国外绩效审计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从而得出启示。四是提出构建我国绩效审计的保障机制,首先是体制保障。分步骤的向立法型审计体制转换;其次是法律制度保障。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加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开发,强化审计问责制,全面推进审计公告制度。最后是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人事政策保障。改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加强现有人员培训,改进人事政策。 论文可能取得贡献有: 1、通过对审计体制的利弊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分步骤的改革现有审计体制逐步向立法型审计模式转换,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2、结合云南省实践经验,提出加强整合现有审计人员资源,加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在绩效审计中的有效配合。
【关键词】:政府 绩效审计 保障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导论10-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1-12
- 2.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12-22
- 2.1 审计体制制约13-17
- 2.1.1 组织结构独立性不强14-15
- 2.1.2 经费预算独立性不强15-16
- 2.1.3 功能管理独立性不强16-17
- 2.2 制度制约17-19
- 2.2.1 审计法律法规的制约17
- 2.2.2 审计公告制度不健全17-18
- 2.2.3 审计问责制度不健全18-19
- 2.3 审计人员制约19-20
- 2.3.1 国家审计人员严重不足19
- 2.3.2 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19-20
- 2.4 审计实施中的制约20-22
- 2.4.1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20-21
- 2.4.2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21
- 2.4.3 现代先进技术、方法应用水平不高21-22
- 3.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机制成功经验及启示22-31
- 3.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机制成功经验22-25
- 3.1.1 法律、准则保障23-24
- 3.1.2 内部审计保障24
- 3.1.3 指标体系,审计方法保障24-25
- 3.1.4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保障25
- 3.2 英国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机制成功经验25-28
- 3.2.1 体制保障26
- 3.2.2 法律规范保障26-27
- 3.2.3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保障27
- 3.2.4 审计人员保障27
- 3.2.5 程序方法保障27-28
- 3.3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保障机制成功经验28-29
- 3.3.1 法律制度保障28-29
- 3.3.2 审计信息公告制度保障29
- 3.4 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9-31
- 3.4.1 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能够较好的保障国家审计的独立性29-30
- 3.4.2 法律制度体系完善30
- 3.4.3 公告制度完善30-31
- 4.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31-45
- 4.1 审计体制保障31-37
- 4.1.1 审计体制的形成31-32
- 4.1.2 改进我国审计体制的构想32-37
- 4.2 绩效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保障37-41
- 4.2.1 制定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和绩效审计准则37-38
- 4.2.2 加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开发38-39
- 4.2.3 建立健全审计问责制度39-40
- 4.2.4 全面推进审计公告制度40-41
- 4.3 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人事政策保障41-45
- 4.3.1 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41-42
- 4.3.2 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胜任能力42-43
- 4.3.3 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43-44
- 4.3.4 改进人事政策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后记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善记;;“审计风暴”+“问责风暴”=“完美风暴”[J];楚天主人;2005年11期
2 孔维娜;;中英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4期
3 齐国生;美国绩效审计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审计;2001年01期
4 蔡春 ,陈孝;“审计风暴”带来的思考和启示[J];中国审计;2004年17期
5 金齐天;;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J];中国审计;2008年02期
6 吴秋生;;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年07期
7 李齐辉,吕先锫,许道俊,刘新琳;试论我国审计制度的构建与创新[J];审计研究;2001年02期
8 尹平;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利弊权衡与改革决择[J];审计研究;2001年04期
9 吴联生;政府审计机构隶属关系评价模型——兼论我国政府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改革[J];审计研究;2002年05期
10 高存弟,史维;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研究[J];审计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上林;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姜巍;政府审计问责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胡勤丽;试论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重构[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11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1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