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市场化进程、审计质量与盈余公告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04 07:40

  本文关键词:市场化进程、审计质量与盈余公告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盈余公告效应 过度反应 反应不足 审计质量 市场化进程


【摘要】:Ball and Brown(1968)发现了股票市场存在盈余公告效应(PEAD),该现象作为证券市场的“异象”之一证明了有效市场假说的非有效。目前对于盈余公告效应的研究主要分为有效市场学派和行为金融学派等两大学派。其中,有效市场学派尝试从有效市场假说对PEAD现象作出解释时明显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行为金融学派主要从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模型和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盈余公告效应现象。鉴此,本文将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作为产生PEAD现象的原因,并从我国市场化进程、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差异两个视角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盈余公告效应进行探究。 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其次,对盈余公告效应、审计质量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市场化进程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述评;第三,对有效市场假说、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理论、信息不对称及审计需求信号假说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市场化进程、审计质量与盈余公告效应现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说;第四,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收集相关数据,采用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本文的研究假说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 (1)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明显的盈余公告效应现象,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的PEAD效应相比存在差异,即好消息样本组的PEAD相对缓慢地向上波动一定时期后,转为逆势下调;而坏消息样本组的PEAD只经过非常短时间的向下波动后就开始逆向上扬,,并且其上浮幅度明显大于好消息组的PEAD上浮幅度。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投机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利空出尽是利多”的心理,市场普遍存在着“逆向预期”,炒作行为明显。 (2)高审计质量强化了盈余公告效应。高质量审计既能加剧“好消息”样本公司股价的向上漂移,也能够加强“坏消息”样本公司股价的向下漂移。这反映了在我国“四大”所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同度,能够增加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容易接受“四大”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高质量的审计强化了投资者对会计盈余做出的反应。 (3)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审计质量更能加剧PEAD现象。这说明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审计作为投资者保护的外部替代治理机制,更能够起到治理效应,投资者更加关注、追捧和信赖聘请高质量审计的公司。
【关键词】:盈余公告效应 过度反应 反应不足 审计质量 市场化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9.4;F275;F832.5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9-12
  • (一) 研究背景9-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目的与方法12
  • (一) 研究目的12
  • (二) 研究方法12
  • 三、 内容框架与创新12-15
  • (一) 研究内容与框架12-13
  • (二) 研究的创新13-15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5-25
  • 一、 盈余公告效应的文献综述15-21
  • (一) 国外关于盈余公告效应的理论研究15-19
  • (二) 国内关于盈余公告效应的理论研究19-21
  • 二、 审计质量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文献综述21-22
  • 三、 市场化进程与审计质量的文献综述22-23
  • 四、 文献评述23-25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25-33
  • 一、 相关理论分析25-30
  • (一) 有效市场假说与我国证券市场的非有效性25-27
  • (二)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27-28
  • (三) 信息不对称与审计的需求28-30
  • (四) 审计需求信号假说30
  • 二、 研究假说30-32
  • 三、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分析33-51
  • 一、 研究设计33-37
  • (一) 样本选择33
  • (二) 时窗选择33-34
  • (三) 模型建立34
  • (四) 变量定义34-37
  •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37-49
  • (一) 描述性统计37-39
  • (二) 我国股票市场的盈余公告效应现象39-41
  • (三) 相关分析41-43
  • (四) 回归结果及分析43-47
  • (五) 稳健性检验47-49
  • 三、 本章小结49-51
  • 研究结论51-54
  • 一、 研究结论51
  • 二、 研究启示51-52
  • 三、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52-54
  • (一) 研究的局限性52-53
  • (二) 未来研究方向53-54
  • 参考文献54-5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晖;邹建国;葛琦;;投资者意见分歧对盈余公告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

2 雷光勇;范蕾;;市场化程度、内部人侵占与审计监督[J];财贸经济;2009年05期

3 吴水澎;李奇凤;;国际四大、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的审计质量——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6年02期

4 陈国进;张贻军;王景;;异质信念与盈余惯性——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7期

5 傅蕴英,孟卫东,崔荻;股票交易量对公司盈余公告的反应[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6 刘煜辉,贺菊煌,沈可挺;中国股市中信息反应模式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7 于李胜;王艳艳;;信息不确定性与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PEAD)——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8 于李胜;王艳艳;陈泽云;;信息中介是否具有经济附加价值?——理论与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9 齐伟山;欧阳令南;;机构投资者与盈余公告后的股价行为——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分析[J];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10 吴世农,吴超鹏;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618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18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