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9:02

  本文关键词: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粮食补贴政策 政策绩效审计 政策绩效


【摘要】:审计署署长刘家义2010年在“两会”中提出,“到2012年,我国政府部门所有的项目都将纳入到绩效审计,这意味着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将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审计政府项目时,除注重财务的合规性之外,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推进深化改革,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宏观性要求。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从2004年执行以来,对其研究大多局限在经济效益分析,不能从社会、政治、经济全方位反映其政策效果。粮食补贴政策是否真正的使农民受益,该政策的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了政策设计时的初衷,是粮食补贴绩效审计研究的根本用意。目前,研究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的文章并不多,即便有也是以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具有地域特征。重庆市万州区作为非粮食主产区,本文认为对其广大农户进行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估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和政策参考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基本概况 基于粮食总量连续滑坡,耕地总量和粮食种植面积连续减少、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下降等原因,2004年我国出台了新的粮食补贴政策,将补在流通环节的粮食基金直接补贴给农民。具体包括了对粮食生产者进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经过进一步的发展,2006年财政部提出了农资综合补贴方案,针对化肥等农资价格变化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由于本文研究的重庆市万州区,不涉及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本文所提及的粮食补贴政策只包括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统称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二)政策绩效审计理论结构基本概述 本文将政策绩效审计定义为以国家政策为审计对象,基于责任理论和审计理论,对政策绩效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它具体包括政策绩效审计目标;政策绩效审计程序(如确定审计项目、制订审计方案、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编制和提交审计报告以及跟踪检查等);政策绩效审计方法(它分为审计证据的取证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两大类,其中取证方法包括审阅法、走访观察法和调查法;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审计模块分析法、专家评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经济学分析法)。 (三)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目标、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模型 运用公共政策资源是否达到了既定绩效,即公共政策目标是否得到实现,以及目标的实现可否归因于该政策,是政策绩效审计的总体目标——效果性目标。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对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资源的运用绩效进行检查和评价,提出审计建议,以促进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和完善。 经过理论预选、专家筛选,本研究分析得出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的19个具体指标。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标准可以分为粮食安全绩效标准、经济绩效标准及农业水平绩效标准三类。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也可以以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相关指标值作为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的具体标准。本研究采取归纳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了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层次上分为A、B、C、D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综合指标、分领域指标、合成指标、具体(单项)指标。以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为基础,选定了适合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综合评价的模型。 (四)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分析结果 运用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理论和模型,结合数据分析,分别对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的粮食安全绩效、经济绩效、农业水平以及综合绩效进行审计评价。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结论认为,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农业水平有明显提高;增加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态势,粮食单产逐年提高;审计综合评价数据显示,在2008-2010年之间,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呈现出持续而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五)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建议 政策绩效审计建议,是以审计评价为基础,以提高政策绩效为目的,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本文对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提出如下完善措施:增加财政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农机技术的推广,引进高校专业人才;应尽快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和权利。 二、研究结论 纵观全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各政策绩效审计理论与粮食补贴政策相结合,从政策绩效审计的角度评价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利用AHP模型构建了以粮食安全为主的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年至2010年近五年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出模型的综合指标值,从实证角度证明了:随着补贴力度的加大,粮食补贴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效用也在逐年递增;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2.从粮食安全、经济效益以及农业水平这三个方面对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进行审计分析,对政策资源的绩效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借用了政策理论等方法,提出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审计意见。 三、研究可能的创新 从绩效审计的角度看,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包括以下几点: 1.以政策绩效审计目标、政策绩效审计程序与方法和政策绩效审计报告作为理论要素构建了政策绩效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框架,利用该框架对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进行绩效审计研究。 2.结合《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和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目标,通过理论预选和专家筛选,确定了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的19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
【关键词】:粮食补贴政策 政策绩效审计 政策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9.6;F326.1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导言11-15
  • 1.1 研究背景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3-14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14-15
  • 第2章 粮食补贴政策的状况15-21
  • 2.1 粮食补贴政策的出台背景15-17
  • 2.2 粮食补贴政策的内容概述17-21
  • 第3章 政策绩效审计理论框架21-25
  • 3.1 政策绩效审计的概念框架21
  • 3.2 政策绩效审计的目标设定21-22
  • 3.3 我国政策绩效审计的操作程序22
  • 3.4 我国政策绩效审计的方法22-25
  • 第4章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25-45
  • 4.1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基本概况25
  • 4.2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目标设定25-26
  • 4.3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定26-32
  • 4.4 基于AHP法确定万州区粮食补贴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权重32-37
  • 4.5 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37-39
  • 4.6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模型39-40
  • 4.7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40-45
  • 第5章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审计分析结果45-49
  • 5.1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粮食安全绩效审计评估45
  • 5.2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经济绩效审计评估45-47
  • 5.3 万州区粮食补贴政策农业水平绩效审计评估47-49
  • 第6章 政策建议49-51
  • 6.1 增加财政投入,完善配套措施49
  • 6.2 加大农机技术的推广,引进高校专业人才49
  • 6.3 应尽快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49
  • 6.4 进一步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和权利49-51
  • 第7章 结论51-53
  • 7.1 研究结论51
  • 7.2 研究可能的创新51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9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保伟;张孝友;;论政策绩效审计的本质[J];财会月刊;2008年36期

2 侯明利;;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协同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马慧景;赖志花;马慧卿;;河北省耕地资源与种植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价格月刊;2007年07期

4 熊群芳;;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粮食补贴情况的调查及建议——以江西永修县为例[J];金融与经济;2009年07期

5 ;对现行粮食补贴发放方式的思考[J];粮食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6 陈作习;;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界定与目标定位[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鄂州市财政局课题组;;构建和完善粮食综合补贴制度的探讨[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年06期

8 杨林;;湖南省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评析及其政策调整建议——以湘阴县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05期

9 周宏;;基于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的种植业效率变动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636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636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