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效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5:16
本文关键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效用研究
【摘要】:公司治理的失败是21世纪以来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源头,而这些公司治理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又归因于外部治理的不完善,外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这就给内部审计向公司治理的介入提供了机会,加上世通舞弊案由内部审计揭发,让内部审计的地位瞬间上升,内部审计也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的提高,美国证券交易所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不断对内部审计的规定进行了相关的修订和完善。公司的董事会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自身也必须突破传统领域的限制,不断拓展其职能和作用,包括监督、控制的基本职能和评价、咨询的服务职能。从而内部审计不但可以提高和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抑制财务舞弊情况的发生,而且能够提升公司业绩,为组织带来价值增值。同时内部审计又要受到自身素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侧重于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包括内部审计的报告上级、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情况、高管层持股等等。 本文运用的主要方法是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2008年、2009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是否设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与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两职合一和高管层持股的关系几个方面探讨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抑制盈余管理程度和提升公司业绩方面的作用发挥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问题还比较明显,比如内部审计尚没有真正融入到公司治理中,报告层次仍较低,独立性及权威性有待加强,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作用的几点建议。 本文的结构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内涵和关系,并对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了汇总;第三部分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说明数据来源、样本的选择和变量的选取、模型的建立,得出实证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前面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效用的实证研究,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用的途径和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39.4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5
- 1.2.1 国外有关文献综述10-12
- 1.2.2 国内有关文献综述12-15
- 1.3 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15-17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7-18
- 2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的规范分析18-27
- 2.1 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内涵18-20
- 2.2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20-22
- 2.2.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具有一致性20-22
- 2.2.2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方的关系22
- 2.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22-27
- 2.3.1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22-23
- 2.3.2 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23-25
- 2.3.3 内部审计的咨询作用25
- 2.3.4 内部审计的控制作用25-27
- 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效用的实证研究27-44
- 3.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27-33
- 3.1.1 内部审计的设立可以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27-28
- 3.1.2 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有利于内部审计降低盈余管理程度28-30
- 3.1.3 内部审计的设立可以提高公司业绩30
- 3.1.4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不利于内部审计提高公司业绩30-31
- 3.1.5 高管层持股,有利于内部审计提高公司业绩31-33
- 3.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3-34
- 3.2.1 样本选择33
- 3.2.2 数据来源33-34
- 3.3 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34-38
- 3.3.1 因变量的选取34-35
- 3.3.2 自变量的选取35-36
- 3.3.3 控制变量的选取36-38
- 3.3.4 模型的设计38
- 3.4 实证结果与分析38-44
- 3.4.1 模型1的描述性统计、单变量相关系数分析和模型回归结果39-41
- 3.4.2 模型2的描述性统计、单变量相关系数分析和模型回归结果41-44
- 4 结论和建议44-48
- 4.1 主要结论44-45
- 4.2 充分发挥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效用的建议45-47
- 4.2.1 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与董事会的沟通和互动45-46
- 4.2.2 适度提高高管层持股比例,提升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认可和重视46-47
- 4.3 研究局限47-48
- 参考文献48-51
- 后记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宗益,宋增基;上市公司经理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黎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谷祺,于东智;公司治理、董事会行为与经营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4 薛野;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4年12期
5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6 郭云辉;;基于受托责任视角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09期
7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8 张金辉;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5年04期
9 孟晓俊;宋娜;;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28期
10 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保良;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董莉;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治理效果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3 朱庆仙;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3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86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