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模型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研究
本文关键词:违规模型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研究
【摘要】: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资本市场频繁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很多都牵涉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舞弊问题,使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信心降到冰点。虽然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肆无忌惮,但被誉为“经济警察”,承担着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鉴证任务的注册会计师,未能尽应有职业谨慎与职业道德要求,发现客户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舞弊现象,出具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审计报告,也难辞其咎。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审计舞弊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共存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其治理的方法,对稳定资本市场和提高会计、审计行业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揭示了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方面存在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协同舞弊严重、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舞弊情况要比大型严重、现行法律制度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确定不明、惩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引入违规模型,并对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种类及违规模型下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确定进行了阐述;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声誉理论、博弈理论以及深口袋理论剖析了管理层及审计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审计舞弊带来的风险报酬和付出社会成本的失衡、缺乏注册会计师声誉制约机制等成因;提出应在在违规权衡模型中增加信息披露程度Q以实现信息共享、加大舞弊审计责任的处罚力度F提高违规成本、在违规权衡模型中增加声誉所获得的收益H以增加违规代价、以违规博弈模型协调利益者权益和注册会计师利益、在违规博弈模型中优化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博弈、完善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责任的法律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审计舞弊 违规模型 审计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2-13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研究内容及思路12-13
- 1.4 本文的创新点13-14
- 第2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理论基础14-20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14-15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产生背景14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逆向选择模型14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假设14-15
- 2.2 声誉理论15-16
- 2.2.1 声誉理论的提出15
- 2.2.2 声誉模型的基本原理15-16
- 2.3 博弈理论16-18
- 2.3.1 博弈理论的产生背景16-17
- 2.3.2 博弈模型应用原理17-18
- 2.4 深口袋理论18-20
- 2.4.1 深口袋理论产生的背景18
- 2.4.2 深口袋理论的基本原理18-20
- 第3章 违规模型引入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确定20-25
- 3.1 违规模型的引入20-22
- 3.1.1 违规权衡模型的引入20-21
- 3.1.2 违规博弈模型的引入21-22
- 3.2 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种类22-23
- 3.3 违规模型视角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确定23-25
- 3.3.1 违规水平与查处舞弊概率和惩罚舞弊强度成反方向变动23
- 3.3.2 查处和法律惩罚违规行为的单位成本制约社会所允许的违规数量23-24
- 3.3.3 最优舞弊违规查处概率与最优舞弊惩罚强度存在许多组合24-25
- 第4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问题与成因分析25-38
- 4.1 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25-31
- 4.1.1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协同舞弊的情况严重25
- 4.1.2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舞弊情况要比大型严重25-26
- 4.1.3 现行法律制度对审计舞弊责任规定不明确及惩罚力度不够26-27
- 4.1.4 审计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缺陷27-29
- 4.1.5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有限29-30
- 4.1.6 查处舞弊和惩罚舞弊事件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30-31
- 4.2 产生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责任的成因分析31-38
- 4.2.1 管理层及审计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31-32
- 4.2.2 审计舞弊带来的风险报酬和付出社会成本的失衡32-33
- 4.2.3 缺乏注册会计师声誉制约机制33-34
- 4.2.4 利益者权益与注册会计师利益的不均34-35
- 4.2.5 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的博弈欠充分35-36
- 4.2.6 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责任的法律制度不完备36-38
- 第5章 违规模型视角下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对策38-44
- 5.1 在违规权衡模型中增加信息披露程度以实现信息共享38
- 5.2 加大审计舞弊责任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38-39
- 5.3 在违规权衡模型中增加声誉所获得的收益以增加违规代价39-41
- 5.4 以违规博弈模型协调利益者权益和注册会计师利益41
- 5.5 在违规博弈模型中优化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博弈41-42
- 5.6 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的法律制度42-44
- 研究结论44-46
- 主要研究结论44
- 违规模型能解决的问题和引出的问题44-45
- 进一步研究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附录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世忠 ,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J];财会通讯;2004年23期
2 李政;张文修;钟永红;;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预警模型的缺陷及修正[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3 胡继荣,张晴;审计委托模式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冲突理论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张忠民;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确定[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蒋佳佳;;论注册会计师的舞弊审计责任[J];河北企业;2008年04期
6 邓力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1期
7 牛媛;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问题的再认识[J];经济经纬;2003年03期
8 方军雄;;注册会计师职业声誉经济后果性文献综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07期
9 郑朝晖;谁来鉴定审计失败[J];中国审计;2001年04期
10 雷晨;;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承担舞弊审计责任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芳;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俊民;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3 于守华;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岳殿民;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模式特征及识别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5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93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