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治理的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2 08:54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活力、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公共设施共享等,我国在城市中推广街区制社区的建设,但开放后的小区治安问题成为居民是否支持的关键。因此,街区制下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安全感,还深刻影响着街区制政策的落地实施效果。阳光100上东国际、嘉园小区、东盟商务区十二国园区是南宁市典型的街区制社区,通过对这三个社区治安状况和警务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街区制社区有着人口流动增大、盗抢骗案件频发、矛盾纠纷上升、安全隐患增多等特点,社区治安面临着严峻挑战。而警务工作机制调整滞后、警务工作沿用老方式、警力资源配置及安防设施建设不足、警方与各参与主体的合作不畅又制约着南宁市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封闭式小区向街区制小区转型时出现了复合性,单一思维、单一主体、单一模式已不适合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此,应树立复合治理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并优化合作机制,特别是加强警方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居民之间的合作。同时,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构建与街区制社区相适应的接处警、巡逻防控、安全隐患日常排查、纠纷化解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多元工作机制,以解...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复合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1.2.2 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研究综述
1.2.3 街区制下的社区治安防控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1.5.1 研究角度创新
1.5.2 研究难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街区制社区
2.1.2 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2.1.3 城市社区警务工作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复合治理理论的缘起
2.2.2 复合治理理论的内涵
2.2.3 复合治理理论的应用
2.3 城市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复合治理理论的契合性分析
2.3.1 治理思维的多维性
2.3.2 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2.3.3 治理空间的拓展性
2.3.4 治理过程的合作性
2.3.5 治理目标的一致性
3 南宁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现状
3.1 南宁街区制发展状况及典型代表
3.1.1 南宁街区制发展状况
3.1.2 单栋楼宇开放式:阳光100 上东国际
3.1.3 单一小区开放式:嘉园小区
3.1.4 整体片区开放式:东盟商务区十二国园区
3.2 南宁街区制社区治安问题不断增多
3.2.1 流动人口管理形势严峻
3.2.2 治安、刑事案件居高不下
3.2.3 矛盾纠纷量多面广
3.2.4 安全隐患查而不绝
3.3 南宁街区制警务工作滞后于形势发展
3.3.1 警务工作机制被动式调整
3.3.2 社区警务工作仍沿用传统方式
3.3.3 警力资源配置捉襟见肘
3.3.4 安防设施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
3.4 警方与各参与主体的互动分析
3.4.1 警方与其他政府部门
3.4.2 警方与社会力量
3.4.3 警方与物业公司
3.4.4 警方与居民
4 南宁市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存在问题及根源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空间拓展造成警方管理难度加大
4.1.2 其他治理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4.1.3 各治理主体缺乏合作协调机制
4.1.4 社区警务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4.2 根源分析
4.2.1 治理思维单一
4.2.2 治理目标分散
4.2.3 合作机制缺失
4.2.4 治理保障匮乏
5 南宁市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策
5.1 转变治理思维
5.1.1 深化问题导向意识
5.1.2 深化目标导向意识
5.1.3 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
5.2 优化合作机制
5.2.1 警方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
5.2.2 警方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5.2.3 警方与居民建立“邻里守望”机制
5.3 创新警务工作模式
5.3.1 构建快速反应的接处警机制
5.3.2 构建多方式的巡逻防控机制
5.3.3 构建安全隐患日常排查机制
5.3.4 构建大联动的纠纷化解机制
5.3.5 构建针对性强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5.4 完善信息化技术手段
5.4.1 依托城市电子地图建立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
5.4.2 探索搭建“网上群防群治”综治信息平台
5.4.3 加强视频监控功能升级,实现防控可视化
5.4.4 创建以流动人口管理为中心的大数据采集管理体系
5.4.5 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开放式社区的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实证研究——以重庆浮图关社区为例[J]. 赵旭东,臧小磊.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03)
[2]街区制下城市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究[J]. 周健,朱国云. 未来与发展. 2017(10)
[3]基于犯罪可防控性分析的社区警务新发展[J]. 黄园.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4]城市更新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建设——国外街区制的实践与启示[J]. 顾大治,蔚丹.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8)
[5]复合治理: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初步应用[J]. 姚伟,吴莎. 理论界. 2017(06)
[6]街区制社区的治安模式研究[J]. 吴朝辉. 新西部(理论版). 2017(07)
[7]街区制在我国城市推行初探[J]. 齐涛涛,何建佳,刘举胜. 改革与开放. 2017(03)
[8]浅析开放街区式住区规划策略[J]. 孟志广. 上海城市管理. 2017(01)
[9]论转型中国社会治理的复合性及复合治理[J]. 姜士伟.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10]中西居住文化背景下的街区制比较研究[J]. 汪碧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5)
硕士论文
[1]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发展研究[D]. 彭燕.重庆大学 2008
[2]治安防控体系研究[D]. 李雪冰.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6338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复合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1.2.2 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研究综述
1.2.3 街区制下的社区治安防控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1.5.1 研究角度创新
1.5.2 研究难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街区制社区
2.1.2 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2.1.3 城市社区警务工作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复合治理理论的缘起
2.2.2 复合治理理论的内涵
2.2.3 复合治理理论的应用
2.3 城市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复合治理理论的契合性分析
2.3.1 治理思维的多维性
2.3.2 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2.3.3 治理空间的拓展性
2.3.4 治理过程的合作性
2.3.5 治理目标的一致性
3 南宁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现状
3.1 南宁街区制发展状况及典型代表
3.1.1 南宁街区制发展状况
3.1.2 单栋楼宇开放式:阳光100 上东国际
3.1.3 单一小区开放式:嘉园小区
3.1.4 整体片区开放式:东盟商务区十二国园区
3.2 南宁街区制社区治安问题不断增多
3.2.1 流动人口管理形势严峻
3.2.2 治安、刑事案件居高不下
3.2.3 矛盾纠纷量多面广
3.2.4 安全隐患查而不绝
3.3 南宁街区制警务工作滞后于形势发展
3.3.1 警务工作机制被动式调整
3.3.2 社区警务工作仍沿用传统方式
3.3.3 警力资源配置捉襟见肘
3.3.4 安防设施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
3.4 警方与各参与主体的互动分析
3.4.1 警方与其他政府部门
3.4.2 警方与社会力量
3.4.3 警方与物业公司
3.4.4 警方与居民
4 南宁市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存在问题及根源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空间拓展造成警方管理难度加大
4.1.2 其他治理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4.1.3 各治理主体缺乏合作协调机制
4.1.4 社区警务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4.2 根源分析
4.2.1 治理思维单一
4.2.2 治理目标分散
4.2.3 合作机制缺失
4.2.4 治理保障匮乏
5 南宁市街区制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策
5.1 转变治理思维
5.1.1 深化问题导向意识
5.1.2 深化目标导向意识
5.1.3 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
5.2 优化合作机制
5.2.1 警方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
5.2.2 警方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5.2.3 警方与居民建立“邻里守望”机制
5.3 创新警务工作模式
5.3.1 构建快速反应的接处警机制
5.3.2 构建多方式的巡逻防控机制
5.3.3 构建安全隐患日常排查机制
5.3.4 构建大联动的纠纷化解机制
5.3.5 构建针对性强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5.4 完善信息化技术手段
5.4.1 依托城市电子地图建立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
5.4.2 探索搭建“网上群防群治”综治信息平台
5.4.3 加强视频监控功能升级,实现防控可视化
5.4.4 创建以流动人口管理为中心的大数据采集管理体系
5.4.5 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开放式社区的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实证研究——以重庆浮图关社区为例[J]. 赵旭东,臧小磊.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03)
[2]街区制下城市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究[J]. 周健,朱国云. 未来与发展. 2017(10)
[3]基于犯罪可防控性分析的社区警务新发展[J]. 黄园.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4]城市更新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建设——国外街区制的实践与启示[J]. 顾大治,蔚丹. 现代城市研究. 2017(08)
[5]复合治理: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初步应用[J]. 姚伟,吴莎. 理论界. 2017(06)
[6]街区制社区的治安模式研究[J]. 吴朝辉. 新西部(理论版). 2017(07)
[7]街区制在我国城市推行初探[J]. 齐涛涛,何建佳,刘举胜. 改革与开放. 2017(03)
[8]浅析开放街区式住区规划策略[J]. 孟志广. 上海城市管理. 2017(01)
[9]论转型中国社会治理的复合性及复合治理[J]. 姜士伟.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5)
[10]中西居住文化背景下的街区制比较研究[J]. 汪碧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5)
硕士论文
[1]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发展研究[D]. 彭燕.重庆大学 2008
[2]治安防控体系研究[D]. 李雪冰.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2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22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