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居民利益分享的公平与可持续性——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意义认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8:02
建立国家公园旨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并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使用机会,保障利益相关者利益分享的公平与可持续性。对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资源使用而言,需要他们认可保护地管理中的利益分享规则,从而规范行为,促进系统的稳健性。影响规则认可与相应行为的关键在于各个资源使用者如何评估资源价值,以及如何形成价值共识。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利用一个界定资源价值与形成使用规则的分析框架,通过对资源价值界定的情境认知、对生态系统的意义认知和对可能规则的态度进行分析,研究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进程中社区对"利益"的动态认知与形成原因、潜在行为变动对系统"稳健性"的影响和促进利益分享规则形成的路径。分析发现,①在保护地管理发展过程中,社区认为其以往存在和国家公园的出现有利于资源的生计带动;②武夷山生态系统的意义首先在于其多样化的物质供给,其次是作为文化遗产和商品所带来精神满足,同时具有生态保护价值;③社区对利益分享规则的态度取决于规则在时空上的应用是否影响他们对生态系统意义所认定的优先次序。因此,研究提出一个用于规则形成的协商空间,从不同资源使用者利益认知角度引导其认知趋同,最终提高社区对规则的接受程度与行...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位置,现有保护地构成及入户访谈点
框架的另一部分显示,规则制定者(D)需要在协调不同资源使用者的利益诉求背后所认知的意义的优先次序(e),确保重要的意义得到认可,必要的利益得到分配(f),从而促进正式或非正式的利益分享机制(C)形成,推动合法的资源使用(g)带来持续的利益流(h)。研究以社区居民和其他资源使用者为简化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讨论中根据这一框架尝试细化一个“协商空间”来促进利益分享机制形成。1.3 调研与数据分析
因此,茶叶和水稻-烟叶轮种是两项最主要且稳定的生计来源,发展出人地互动的文化景观。特别是茶山管理,是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乡村景观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30]。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来源的空间差异性(图3)可以看到,茶山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一部分,与现有保护地分布重叠程度高,普通农业生产大多在保护地外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促进保护地社区资源使用与保护目标协调的社会情境分析工具——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实践[J]. 何思源,苏杨,王蕾,程红光. 生态学报. 2019(11)
[2]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思考[J]. 黄宝荣,马永欢,黄凯,苏利阳,张丛林,程多威,王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12)
[3]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保护地空间管制技术研究——以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目标[J]. 何思源,苏杨,罗慧男,王蕾. 环境保护. 2017(Z1)
[4]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J]. 高燕,邓毅,张浩,王建英,梁滨. 旅游学刊. 2017(01)
[5]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博弈分析[J]. 郭连超,陈传明,侯雨峰,胡国建.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11)
[6]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群落特征[J]. 丁晖,方炎明,杨青,陈晓,袁发银,徐辉,何立恒,严靖,陈婷婷,余朝健,徐海根. 生物多样性. 2015(04)
[7]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陈传明. 地理科学. 2011(05)
[8]公平规范与自然资源保护——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实验[J]. 宋志远,欧阳志云,李智琦,刘静,徐卫华. 生态学报. 2009(01)
[9]公平规范与自然资源保护——基于进化博弈的理论模型[J]. 宋志远,欧阳志云,徐卫华. 生态学报. 2009(01)
[10]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J]. 韩念勇. 自然资源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272064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位置,现有保护地构成及入户访谈点
框架的另一部分显示,规则制定者(D)需要在协调不同资源使用者的利益诉求背后所认知的意义的优先次序(e),确保重要的意义得到认可,必要的利益得到分配(f),从而促进正式或非正式的利益分享机制(C)形成,推动合法的资源使用(g)带来持续的利益流(h)。研究以社区居民和其他资源使用者为简化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讨论中根据这一框架尝试细化一个“协商空间”来促进利益分享机制形成。1.3 调研与数据分析
因此,茶叶和水稻-烟叶轮种是两项最主要且稳定的生计来源,发展出人地互动的文化景观。特别是茶山管理,是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乡村景观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30]。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来源的空间差异性(图3)可以看到,茶山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一部分,与现有保护地分布重叠程度高,普通农业生产大多在保护地外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促进保护地社区资源使用与保护目标协调的社会情境分析工具——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实践[J]. 何思源,苏杨,王蕾,程红光. 生态学报. 2019(11)
[2]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思考[J]. 黄宝荣,马永欢,黄凯,苏利阳,张丛林,程多威,王毅.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12)
[3]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保护地空间管制技术研究——以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目标[J]. 何思源,苏杨,罗慧男,王蕾. 环境保护. 2017(Z1)
[4]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J]. 高燕,邓毅,张浩,王建英,梁滨. 旅游学刊. 2017(01)
[5]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博弈分析[J]. 郭连超,陈传明,侯雨峰,胡国建.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11)
[6]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群落特征[J]. 丁晖,方炎明,杨青,陈晓,袁发银,徐辉,何立恒,严靖,陈婷婷,余朝健,徐海根. 生物多样性. 2015(04)
[7]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陈传明. 地理科学. 2011(05)
[8]公平规范与自然资源保护——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实验[J]. 宋志远,欧阳志云,李智琦,刘静,徐卫华. 生态学报. 2009(01)
[9]公平规范与自然资源保护——基于进化博弈的理论模型[J]. 宋志远,欧阳志云,徐卫华. 生态学报. 2009(01)
[10]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J]. 韩念勇. 自然资源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272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27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