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治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管理到治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是对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对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转型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为公共管理学研究提供新材料和新视野;在实践中则为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危机与矛盾、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与应用意义。 从管理到治理既是贯穿本文的思想线索,也是研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的理论基础,内涵于文章各个部分。“管理”与“治理”,只有一字之差,却内涵深刻,在国家治理层面上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转变,凸显了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与治国方略的转型。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发生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完成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首先需要研究管理与治理的本质含义,以及它们转变的内在逻辑。管理与治理,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有些学者甚至经常在使用时不加区分。迄今为止,学界对管理与治理的含义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本文所理解的管理是在公共管理层面上的管理,我国学界对此最一般的理解为:公共组织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其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而对于治理在理解上更显困难,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向事务的诸种方法之总和。这是一个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可以得到调和并从中以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强迫人们道守的正式的制度和政体,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管理”与“治理”的差别不是这个符号本身,而是符号背后所反应出来的观念、理念等思想内涵的转变,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演绎关联,其主要表现为:治理理念的转变、治理主体的转变、治理方式的转变、治理目标的转变、公共权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上世纪80年代,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兴起,正在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治理理论体系,不断冲击着传统城市社区管理理论,型构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社区治理理论,将对城市社区自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1)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的表述与本质内涵的转变。(2)在治理的主体上,突出非政府组织、居民个人的地位和作用。(3)在治理方式上,突出平等协商、公众参与的方式。(4)在治理目标上,突出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管理”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层面的管理之中占住了至高地位。在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历史变迁中,从单位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到社区合作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无不凸显了“管理”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区治理的呼声也随之高涨,一些城市的社区正在进行着一些有益的探索。迄今为止,我国的社区治理出现了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可以总结为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等几种典型模式。研究这些社区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为我国社区管理模式转型提供历史根据,也为我国未来社区治理模式转型提供经验素材和理论指导。 从历史回归现实,我国社区管理模式转型面临着观念陈旧、政府主导、制度欠缺、社会自治能力低下等现实制约因素。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为我国社区管理模式转型提供现实基础与方向。 由于我国社区建设的时间不长,城市社区治理方面经验比较缺乏。与此相反,国外社区治理模式已经产生和发展多年,有许多成熟和科学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介绍与研究美国、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先进国家的社区治理模式可为我国社区管理模式转型提供经验借鉴。总结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管理理念;(2)建立服务需求导向的社区管理机制;(3)完善的社区法律制度体系;(4)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社会治理模式。 无论是我国社区管理的历史与现实,还是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都向我们昭示社区管理模式转型势在必然。社区管理模式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站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高度,从理念、文化、制度的历史与现实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深入研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优化与转型的路径。(1)在社区治理理念方面,从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转变社区居民“被管理”观念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2)在社区治理结构方面,分别对传统社区管理结构与社区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然后从党政部门、物业管理公司等主体方面阐述了社区治理结构中主体权力及其分配关系。(3)在社区治理的政治文化资源方面,分别从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居民的政治角色认知意识、加强社区治理中各主体之间的民主协商、加强社区的文化教育建设等角度进行了阐述。(4)在社区治理制度方面,分别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方面阐述了社区治理制度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社区 管理 治理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69.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理论意义10-11
- 1.1.3 研究现实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3
- 1.3 研究主要内容13-14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 1.5 研究创新点14-15
- 第2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的理论基础15-28
- 2.1 从管理到治理的概念嬗变与逻辑演绎15-24
- 2.1.1 管理的含义15-18
- 2.1.2 治理的含义18-21
- 2.1.3 管理与治理的逻辑演绎21-24
- 2.2 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城市社区管理理论的重构24-28
- 2.2.1 治理理论的兴起24-26
- 2.2.2 社区管理理论的重构26-28
- 第3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28-36
- 3.1 社区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28-31
- 3.1.1 单位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1949—1992)29
- 3.1.2 社区合作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1992—2000)29-30
- 3.1.3 社区自治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2000年至今)30-31
- 3.2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几种典型模式31-36
- 3.2.1 上海模式:党政主导型31-33
- 3.2.2 江汉模式: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型33
- 3.2.3 沈阳模式:政府推动和社区自治相结合型33-35
- 3.2.4 青岛模式:政社分开、居民自治型35-36
- 第4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的制约因素及其原因36-42
- 4.1 社区转型的制约因素36-39
- 4.1.1 观念陈旧36
- 4.1.2 政府主导36-37
- 4.1.3 制度欠缺37-38
- 4.1.4 社会自治能力低下38-39
- 4.2 社区转型制约因素形成原因分析39-42
- 4.2.1 历史原因39-40
- 4.2.2 现实原因40-42
- 第5章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42-50
- 5.1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经验借鉴42-45
- 5.1.1 美国社区治理模式42-43
- 5.1.2 日本社区治理模式43-44
- 5.1.3 新加坡社区管理模式44-45
- 5.2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45-50
- 5.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管理理念45-46
- 5.2.2 建立服务需求导向的社区管理机制46-47
- 5.2.3 完善的社区法律制度体系47-48
- 5.2.4 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48-50
- 第6章 迈向社区治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优化与转型50-61
- 6.1. 重塑社区治理理念50-51
- 6.1.1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50
- 6.1.2 树立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理念50-51
- 6.2 重构社区治理结构51-55
- 6.3 整合社区治理政治文化资源55-57
- 6.3.1 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55
- 6.3.2 提高居民的政治角色认知意识55-56
- 6.3.3 加强社区治理中各主体之间的民主协商56
- 6.3.4 加强社区的文化教育建设56-57
- 6.4 健全社区治理制度57-60
- 6.4.1 完善社区治理的正式制度57-59
- 6.4.2 健全社区治理的非正式制度59-60
- 6.5 本章小结60-61
- 第7章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张义忠;;《行政许可法》的善治理念与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刘箴;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政治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金家厚,吴新叶;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李长健;袁蓉婧;张兵;;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以农民权益保护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7 雷岁江;孙荣;;“村权三分,三会村治”治理机制思考——对江苏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8 孟雷;王彦囡;李民;宋丽芬;;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农民参与[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9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姚宏志;;从“敢治”、“能治”到“善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跃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雷振;;社区参与实践——比较的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帅学明;徐涛;;培育非政府组织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李平;余健明;;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程莹;欧丹;;潮汕地区农村治理模式探析——以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西社村为个案[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6 陈生;陈依静;;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研究——基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案例分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成丽诗;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晓云;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马娜;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管理到治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3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