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开放式社区规划建设发展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9-22 05:35
中国住区规划发展60年来,一直与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有着紧密的关系。早期50-60年代,受西欧和前苏联的影响,邻里单位理论逐渐由扩大街坊演变成以小学半径为规划范围的小区概念,但是,在―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下,住区规划发展几乎停滞。进入70-90年代,社会经济复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住区规划理论逐步形成,同时,试点小区、小康住宅的相关研究显著推动了住区的发展。2000年前后,商品房市场的诞生,使住区规划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居住环境及品质大大提升,彰显中国特色的住区规划理论得到显著发展。随着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众的生活模式随之改变、居住文化悄然消逝、邻里关系逐渐变淡,城市运营机理面临巨大挑战。随处可见的大门围墙、安保监控成为了确保小区安全的有效措施,小区与城市隔离开来,各自为政。近年来,一些居住区开始尝试打破这种全封闭的小区管理模式,在不同层面上对城市开放,形成了开放式小区的新模式。基于以上背景,住区的开发建设模式研究急需展开。所以,本文以西安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对比分析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建设西安开放社区的措施...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图 2.1 《周礼 考工记》城市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图 2.2 唐长安城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2)宋朝的街巷制到了宋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日渐频繁,受经济发展规限制,商业街和商业区呈聚集式发展,坊内也不限于单一的居住功能,商业、行交通等功能与之高度混合。虽然坊这一管理单位仍然存在,但不设坊墙,面积比长安城小,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街坊间的限制步打破。至此,里坊制逐步瓦解,转变成为街巷制,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很清的看到这一点[32](见图 2.3)。可以看到,里坊制崩溃瓦解的过程就是“市”与“城”开始融合的过程,巷制的确立,标志着“市”与“城”再也分不开,真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33]。但是无论是里坊制还是街巷制,都不难看到,在我们传统的城市当中,街街巷的密度是很密集的,都是小街区的形式,里坊制的形式更倾向于小范围围
图 2.1 《周礼 考工记》城市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图 2.2 唐长安城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2)宋朝的街巷制到了宋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日渐频繁,受经济发展规限制,商业街和商业区呈聚集式发展,坊内也不限于单一的居住功能,商业、行交通等功能与之高度混合。虽然坊这一管理单位仍然存在,但不设坊墙,面积比长安城小,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街坊间的限制步打破。至此,里坊制逐步瓦解,转变成为街巷制,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很清的看到这一点[32](见图 2.3)。可以看到,里坊制崩溃瓦解的过程就是“市”与“城”开始融合的过程,巷制的确立,标志着“市”与“城”再也分不开,真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33]。但是无论是里坊制还是街巷制,都不难看到,在我们传统的城市当中,街街巷的密度是很密集的,都是小街区的形式,里坊制的形式更倾向于小范围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街区制、开放式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研究[J]. 李帅. 江西建材. 2017(22)
[2]封闭小区开放式改造策略[J]. 鲍鲲鹏,张欣钰. 华中建筑. 2017(04)
[3]开放小区:从“居民小区”到“居民街区”——基于蚌埠市住区的调研与探析[J]. 张睿哲,冯鸿彬,单慧敏,王绪瑶,陈紫含. 现代商业. 2017(04)
[4]关于开放街区的讨论[J]. 杨保军. 城市规划. 2016(12)
[5]开放社区的治安现状探究——以重庆市宝圣湖社区为例[J]. 臧小磊. 现代交际. 2016(22)
[6]人居环境:检验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标准[J]. 田深圳,李雪铭,杨俊,吕芳,张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04)
[7]开放社区的规划对策研究——以北京沿海赛洛城项目为例[J]. 吕飞,罗晶晶,孙湛辉. 城市建筑. 2016(22)
[8]开放式社区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吴金稳. 管理观察. 2016(18)
[9]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形态的再生研究——以南通寺街—西南营街区为例[J]. 姜妍,徐永战,陆磊.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2)
[10]开放社区的空间特质及规划导引——以3个上海社区为例[J]. 陈蔚镇,孙辰. 建筑学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D]. 朱怿.天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 商宇航.大连理工大学 2015
[2]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杜珍珍.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我国城市街区型住区规划研究初探[D]. 尤娟娟.重庆大学 2010
[4]居住街区的内向性与外向性:上海—巴黎比较研究[D]. 王昱.同济大学 2008
[5]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发展研究[D]. 彭燕.重庆大学 2008
[6]倡导混合居住,构建异质社区[D]. 尚海.天津大学 2007
[7]住区发展的新趋势[D]. 李江.东南大学 2006
[8]激发社区活力,创造邻里交往的良好街道空间[D]. 杨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9]街区型城市住宅区设计模式研究[D]. 于泳.东南大学 2006
[10]日本幕张滨城住区的研究与启示[D]. 李锦霞.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3234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图 2.1 《周礼 考工记》城市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图 2.2 唐长安城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2)宋朝的街巷制到了宋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日渐频繁,受经济发展规限制,商业街和商业区呈聚集式发展,坊内也不限于单一的居住功能,商业、行交通等功能与之高度混合。虽然坊这一管理单位仍然存在,但不设坊墙,面积比长安城小,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街坊间的限制步打破。至此,里坊制逐步瓦解,转变成为街巷制,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很清的看到这一点[32](见图 2.3)。可以看到,里坊制崩溃瓦解的过程就是“市”与“城”开始融合的过程,巷制的确立,标志着“市”与“城”再也分不开,真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33]。但是无论是里坊制还是街巷制,都不难看到,在我们传统的城市当中,街街巷的密度是很密集的,都是小街区的形式,里坊制的形式更倾向于小范围围
图 2.1 《周礼 考工记》城市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图 2.2 唐长安城示意图资料来源:http://www.blog.sina.com.cn(2)宋朝的街巷制到了宋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日渐频繁,受经济发展规限制,商业街和商业区呈聚集式发展,坊内也不限于单一的居住功能,商业、行交通等功能与之高度混合。虽然坊这一管理单位仍然存在,但不设坊墙,面积比长安城小,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街坊间的限制步打破。至此,里坊制逐步瓦解,转变成为街巷制,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很清的看到这一点[32](见图 2.3)。可以看到,里坊制崩溃瓦解的过程就是“市”与“城”开始融合的过程,巷制的确立,标志着“市”与“城”再也分不开,真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33]。但是无论是里坊制还是街巷制,都不难看到,在我们传统的城市当中,街街巷的密度是很密集的,都是小街区的形式,里坊制的形式更倾向于小范围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街区制、开放式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研究[J]. 李帅. 江西建材. 2017(22)
[2]封闭小区开放式改造策略[J]. 鲍鲲鹏,张欣钰. 华中建筑. 2017(04)
[3]开放小区:从“居民小区”到“居民街区”——基于蚌埠市住区的调研与探析[J]. 张睿哲,冯鸿彬,单慧敏,王绪瑶,陈紫含. 现代商业. 2017(04)
[4]关于开放街区的讨论[J]. 杨保军. 城市规划. 2016(12)
[5]开放社区的治安现状探究——以重庆市宝圣湖社区为例[J]. 臧小磊. 现代交际. 2016(22)
[6]人居环境:检验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标准[J]. 田深圳,李雪铭,杨俊,吕芳,张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04)
[7]开放社区的规划对策研究——以北京沿海赛洛城项目为例[J]. 吕飞,罗晶晶,孙湛辉. 城市建筑. 2016(22)
[8]开放式社区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吴金稳. 管理观察. 2016(18)
[9]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形态的再生研究——以南通寺街—西南营街区为例[J]. 姜妍,徐永战,陆磊.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2)
[10]开放社区的空间特质及规划导引——以3个上海社区为例[J]. 陈蔚镇,孙辰. 建筑学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D]. 朱怿.天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 商宇航.大连理工大学 2015
[2]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杜珍珍.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我国城市街区型住区规划研究初探[D]. 尤娟娟.重庆大学 2010
[4]居住街区的内向性与外向性:上海—巴黎比较研究[D]. 王昱.同济大学 2008
[5]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发展研究[D]. 彭燕.重庆大学 2008
[6]倡导混合居住,构建异质社区[D]. 尚海.天津大学 2007
[7]住区发展的新趋势[D]. 李江.东南大学 2006
[8]激发社区活力,创造邻里交往的良好街道空间[D]. 杨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9]街区型城市住宅区设计模式研究[D]. 于泳.东南大学 2006
[10]日本幕张滨城住区的研究与启示[D]. 李锦霞.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3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0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