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上海市天目西路街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9 11:10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承载了探索我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希望与使命。面对当前不断加快的社会转型与发展,大型城市推进综合治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社区作为城市的重要一环,是市民日常生活运作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关键节点。现如今在社区基层,大量的矛盾与冲突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社会治理难题,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亟待得到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市委经过全面深入的研究,在2014年提出《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后续各级区、镇、街道基层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治理体系与机制,引入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有效提升社区治理实效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同年,上海市天目西路街道在区政府统筹领导下成立网格化管理中心,不断加强网格综合管理力度,落实人员配置,推进精细化管理建设与创新。街道层面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工作重心下沉、机制措施联动、平行管理监督”的总体工作思路,对人员流动密集、春运任务繁重的上海火车站周边地区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随着管理力度加强,市容得到改善显著,对全区范围内城市管理...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上海市天目西路街道为例


天目西路街道示意图

示意图,管理职责,街道,网格化


22“像上海火车站这样典型的人员密集往来场所,交通情况复杂。旅客不会知晓这一地区联勤联治的管理划分情况,但有困难找警察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绝大多数情况下,公众都认可我们有执法权,因此遇到交通事故、小孩走失、假票纠纷等情况大多第一时间寻找路口执勤的民警。接警处置后,我们会在判断具体事件是否归我们主管,或是联系其他职能部门,再将事权移交。跨部门的联系一般都是通过这里的街道网格办进行转介。”———李先生,秣陵路当班执勤交警,访谈编号20190519L天目西路街道还以上海火车站为界,在铁道线南北各设立一个工作站。第一工作站设立在恒丰路6号,对应4个网格;第二工作站设立在沪太路150号,对应2个网格。工作站日常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巡逻,及时的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对于超出解决能力之外的事项及时的进行上报,寻求街道网格办的协助,共同处理好相关的群众问题。同时要定期负责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的落实,处理分中心下达的工单。两个工作站受街道网格办统一调度,同时在社区的管理中实行联动执法的工作模式。图2:天目西路街道网格化管理职责划分示意图资料来源:根据街道相关信息资料整理第三节天目西路街道网格化管理的成效一、将行政管理与党建相融合天目西路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公室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基层管理和服务,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网格化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J]. 孙敏杰.  才智. 2017(06)
[2]从居民参与视角研究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J]. 陆斌.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6(05)
[3]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法治化路径探析[J]. 金晶.  法制与社会. 2016(06)
[4]新时期我国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J]. 朱崇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03)
[5]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困扰[J]. 何瑞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6]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式提升[J]. 姜晓萍,焦艳.  理论探讨. 2015(06)
[7]网格中的微自治: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J]. 孔娜娜.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4)
[8]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发展与走向[J]. 陈荣卓,肖丹丹.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4)
[9]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践探析——以温州社区为例[J]. 陈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10]宜昌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 李见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博士论文
[1]基于网格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D]. 池忠仁.上海交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广州市天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 李舒平.暨南大学 2017
[2]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D]. 李红.西南政法大学 2017
[3]城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 周倩.南京工业大学 2017
[4]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 穆晶.兰州大学 2016
[5]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 徐越.兰州大学 2016
[6]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中国化问题研究[D]. 张瑜.西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6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26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