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从我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悠久历史和现实考察,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最佳突破口应从社会肌体结构的基本细胞——社区着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我国城市社区已经由过去的单纯居民居住点,转变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人与社会的交融点和社会生活的支撑点。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没有社区的安全、稳定、和谐,就不可能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大社会。深入研究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期的特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科学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立论依据和主线,在国内外已有的城市社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行系统的剖析与研究;并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发展、城市社区管理发展、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城市社区党的建设五个方面的深入分析,以期从总体上提出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系统性、操作性对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具体思路和政策支持。全文包括导论、正文九章和结束语。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介绍、评析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论文的基本思路、创新点和主要研究方法。 论文的第一、二、三章主要是对社区理论、治理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与城市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为研究我国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城市社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章概述社区理论,并对国外若干类型的城市社区建设经验进行介评。 第二章论述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框架。本章通过对治理理论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回顾和分析,力图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际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即“强国家-强社会”关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微观层面上的变革。 第三章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本章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角度概述和谐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接着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然后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最后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关系,并回顾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史演进。 论文的第四、五、六、七、八章是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五个重要内容即城市社区自治发展、城市社区管理发展、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行深入分析。 第四章论述社区自治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取向。本章概述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内涵及发展历程,探讨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意义和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路径。 第五章论述社区管理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本章首先概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内涵、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基本职能;接着探讨我国几种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并分析影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着重论述改革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选择。 第六章论述社区公共服务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章对公共物品、社区服务、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现状,论述改革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改革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论述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繁荣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在需要。本章概述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分析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论述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第八章论述我国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党建能够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本章首先概述城市社区党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接着阐明党的建设战略空间正由单位转移到社区,并论述城市社区党建的必要性以及城市社区党建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最后重点论述加强我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思路。 第九章论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政策建议。在通过前面八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主要论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结束语主要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城市社区建设研究进行前瞻性、科学性的展望。
【关键词】:社区 城市社区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强国家-强社会”关系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C916
【目录】:
- 内容摘要4-7
- Abstract7-15
- 导论15-38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15-2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34
-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创新点和研究方法34-38
- 第一章 社区理论38-70
- 第一节 社区38-49
- 一、社区的内涵和构成38-45
- 二、社区的功能和分类45-47
- 三、社区与社会的关系47-49
- 第二节 城市社区49-53
- 一、城市的产生49-51
- 二、城市社区的特征和分类51-53
- 第三节 城市社区建设53-62
- 一、社区发展的内涵与原则53-57
- 二、城市社区建设的内涵和定位57-61
- 三、社区发展与城市社区建设61-62
- 第四节 国外若干类型城市社区建设经验介评62-70
- 一、美国城市社区63-64
- 二、北欧城市社区64-66
- 三、日本城市社区66-68
- 四、新加坡城市社区68-70
- 第二章 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框架70-104
- 第一节 宏观视野中的城市社区建设70-87
- 一、治理理论与城市社区建设70-77
-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77-83
- 三、“强国家-强社会”关系模式83-87
- 第二节 微观层面上的城市社区建设87-104
- 一、和谐性互动88-96
- 二、机制性变革96-104
-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104-150
- 第一节 和谐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104-112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104-107
- 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107-112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112-117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112-115
-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当代价值115-117
-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117-135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界定118-120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120-124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24-130
-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130-132
-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132-135
-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关系135-141
- 一、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35-137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市社区建设提出的要求137-141
- 第五节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史演进141-150
- 一、萌芽阶段(1986-1991年)141-143
- 二、起步阶段(1991-1995年)143-144
- 三、探索阶段(1995-2000年)144-146
- 四、推广阶段(2000-2005年)146-148
- 五、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148-150
- 第四章 社区自治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150-182
- 第一节 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内涵及发展历程150-158
- 一、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内涵151-155
- 二、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历程155-158
- 第二节 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意义和难点探析158-164
- 一、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意义158-161
-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难点探析161-164
- 第三节 推进城市社区自治的基本路径164-182
- 一、城市社区自治体制的创新:城市社区自治的内部制度保障164-175
- 二、多元互动合作关系的构建:城市社区自治的外部制度保障175-182
- 第五章 社区管理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182-208
- 第一节 城市社区管理的概念182-188
-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内涵界定182-184
- 二、城市社区管理组织结构的特点184-186
-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职能186-188
- 第二节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188-196
- 一、国内学者关于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论述188-189
- 二、我国几种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189-194
- 三、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194-196
- 第三节 改革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选择196-208
- 一、改革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在要求196-199
- 二、改革城市社区管理的现实选择199-208
- 第六章 社区公共服务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208-232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208-216
- 一、公共物品的界定及其概念发展208-212
- 二、我国社区服务的界定及其相关研究212-214
- 三、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界定214-216
- 第二节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改革的设想与建议216-232
-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216-219
- 二、改革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219-224
- 三、改革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224-232
- 第七章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232-258
- 第一节 城市社区文化的概念232-240
- 一、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232-237
- 二、城市社区文化的特征237-238
- 三、城市社区文化的功能238-240
- 第二节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240-249
- 一、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240-244
- 二、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44-249
- 第三节 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49-258
- 一、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249-253
- 二、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253-258
- 第八章 我国城市社区党的建设258-286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党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258-263
- 一、城市社区党建问题的提出及概况258-260
- 二、城市社区党建的内涵和工作内容260-263
- 第二节 城市社区党建和城市社区建设263-274
- 一、党的建设的战略空间转移:由单位到社区263-266
- 二、城市社区建设呼唤城市社区党建266-268
- 三、城市社区党建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268-274
- 第三节 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思路274-286
- 一、构建城市社区党建的新格局274-278
- 二、构筑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278-281
- 三、完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281-286
- 第九章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政策建议286-310
- 第一节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趋势286-291
- 一、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考察286-287
- 二、从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考察287-290
- 三、从城市社区管理的行为主体考察290-291
- 第二节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政策建议291-310
- 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基本特点291-298
-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298-310
- 结束语310-311
- 参考文献311-327
- 后记327-32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巧艳;;民族社区分类与包容性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取向[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张璐;;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罗光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孔娜娜;行动者、关系与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玲;城市生命体视角:现代城市和谐建设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6 赵守飞;行政与自治:社区体制改革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文静;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彭莉莉;社区认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梅;我国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赵海燕;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徐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区建设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班建新;我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季佳一;我国小城镇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卫洁;我国社区建设的历程回顾及述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 张雪红;论我国生态政治下的政府重塑[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杨松;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现状研究[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9 金莹;社区文化建设中社会资本的变化趋势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刘芳;格里·斯托克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7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