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的动机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9:48
本文关键词: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的动机探究
【摘要】:网络“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者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把这些细节曝光。“人肉搜索”体现出了中国网络群体主动参与舆论监督,维护社会公义的动机诉求,同时也满足了个人的窥私欲望、情绪宣泄等心理需求。 “人肉搜索”被称为最恐怖的网络通缉,极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其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行为。探讨该种群体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动机将有助于增加我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疏导和规范该种行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以促进中国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 研究对象——“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指的是对网络“人肉搜索”进行过了解和关注,或有参与“人肉搜索”事件的传播,提供“人肉搜索”的相关信息,组织进行“人肉搜索”,汇总、整理相关信息等的网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首先通过个人访谈,探究参与者参与“人肉搜索”的理动机,并利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编码分析,归纳动机因素;然后根据访谈研究的结果编制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的动机测量问卷,并进行施测,探索并验证“人肉搜索”参与者的动机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 1.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动机测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参与者的动机结构可以分为2个维度:社会动机(道义声张、群体从属)和个人动机(窥私欲望、情绪宣泄),“匿名易化”为影响因素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 2.“人肉搜索”参与者的社会动机强于个人动机,高低水平依次为:道义声张群体从属窥私欲望情绪宣泄。 3.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对“人肉搜索”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催化作用。 4.网络“人肉搜索”的参与程度在性别、年龄、学历、网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人肉搜索 网络群体 动机 舆论监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9;B84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1 绪论12-16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3 重要概念及界定14-16
- 1.3.1 人肉搜索14
- 1.3.2 网络暴力14-15
- 1.3.3 参与者15
- 1.3.4 动机15-16
- 2 文献综述16-30
- 2.1 “人肉搜索”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6-17
- 2.2 国内“人肉搜索”的研究状况17-23
- 2.2.1 法学领域的“人肉搜索”研究17-18
- 2.2.2 社会学领域的“人肉搜索”研究18-19
- 2.2.3 伦理学领域的“人肉搜索”研究19-20
- 2.2.4 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人肉搜索”研究20-21
- 2.2.5 心理学领域的“人肉搜索”研究21-23
- 2.3 “人肉搜索”的动机研究状况23-25
- 2.4 国外“人肉搜索”的研究状况25-28
- 2.5 当前“人肉搜索”研究存在的问题28-30
- 3 研究设计30-52
- 3.1 研究一: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的动机访谈研究30-35
- 3.1.0 研究目的30
- 3.1.1 研究方法30
- 3.1.2 研究对象30-31
- 3.1.3 研究工具31-32
- 3.1.4 访谈资料搜集与分析32-33
- 3.1.5 研究结果与讨论33-35
- 3.2 研究二: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动机测量问卷的编制与初测35-42
- 3.2.1 研究目的35
- 3.2.2 研究工具35-36
- 3.2.3 研究对象36
- 3.2.4 初测问卷施测36
- 3.2.5 初测问卷数据分析36-41
- 3.2.6 结果讨论41-42
- 3.3 研究三:网络“人肉搜索”参与者动机测量问卷的实测及检验42-52
- 3.3.1 研究目的42
- 3.3.2 研究工具42
- 3.3.3 研究对象42
- 3.3.4 问卷施测42
- 3.3.5 数据结果42-52
- 4 总讨论与结论52-54
- 4.1 总讨论52-53
- 4.1.1 访谈研究中的动机结构探索52
- 4.1.2 “人肉搜索”参与者动机测量结构分析52-53
- 4.2 研究结论53-54
- 5 建议与对策54-57
- 6 研究局限与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9
- 附录163-64
- 附录264-65
- 附录365-67
- 附录467-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莉;王京;;人肉搜索: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独特网络传播应用[J];新闻采编;2008年05期
2 唐希;;“人肉搜索”内部动力机制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徐玉芳;;人肉搜索与公众舆论监督[J];当代传播;2011年01期
4 罗以澄;文婷;;人肉搜索与隐私侵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郑根成;;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0年05期
6 李静;;论“人肉搜索”的伦理价值——兼与《“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的作者郑根成商榷[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7 刘立红;;“人肉搜索”导致网络暴力之成因分析[J];东南传播;2009年01期
8 朱娟;;作为自发秩序的“人肉搜索”——哈耶克二元社会秩序观的进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刘京林;;中国网络心理研究综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刘义军;刘海东;;“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10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蕊;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2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04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