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管理的一种虚拟森林景观构建及应用探讨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管理的一种虚拟森林景观构建及应用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森林景观 几何建模 林分生长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在分析不同尺度的森林可视化建模内容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信息管理的虚拟森林景观构造原理和技术体系.把过程建模技术与树木形态结构描述结合,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参数化的树木动态建模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绘制方法和几何体简化算法以实现加速实时绘制,并以福建省漳浦县为例,建立了典型树种的几何模型库.利用森林调查和遥感动态空间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Object组件、图形环境OpenGL和Visual C++语言,开发了虚拟森林管理原型系统,实现森林二维/三维交互漫游、查询分析、森林生长仿真模拟,其真实感与模拟精度满足实际森林资源管理需求.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典型用户界面以及在考虑竞争条件下马尾松自然生长模拟和人工间伐前后的虚拟景观对比的应用例子.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2002CCC01900) 国家“十五”科学技术攻关资助项目(2001BA641C)
【分类号】:S712;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对树木和植物的生长机理、森林生态系统模拟研究的日益重视,以森林景观为主要对象的计算机建模和可视化技术已成为近10年来生态学、森林经营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4].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锥体)表达生态景观中树木(植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松,於其之,陈崇成,朱泉锋;贝塞尔曲线在虚拟森林景观单树几何模型构建中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2 洪伟,郑蓉,吴承祯,蓝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动态预测与密度决策的支持模型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陈彦云,林珲,孙汉秋,吴恩华;高度复杂植物场景的构造和真实感绘制[J];计算机学报;2000年09期
4 刘彦宏,王洪斌,杜威,李华;基于图像的树类物体的三维重建[J];计算机学报;2002年09期
5 郝小琴;林业科学与科学可视化[J];林业科学;2001年06期
6 秦建华,StephenJ.Titus,ShongmingHuang;林分生长与产量模型系统研究综述[J];林业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丽萍;冯仲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测模型的基本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2 刘学全;唐万鹏;章建斌;涂光新;兰亚军;郑兰英;;丹江口湖北库区水源涵养林改造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6年05期
3 程煜,洪伟,吴承祯,王新功;闽北马尾松人工林密度及立地效应[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权兵,唐丽玉,陈崇成,兰樟仁,舒娱琴;虚拟地理环境下的林分生长可视化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吴承祯,李建光,范辉华,洪伟,何东进;闽北马尾松造纸原料林密度调节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吴承祯,洪伟,叶世坚,彭龙福,廖祖辉;造纸原料林序列林价及其应用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连华萍;国有林场马尾松速生丰产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9年02期
8 李恺,谭立文,张绍祥,刘正津;可视化肝脏肝内管道灌注及识别[J];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9 舒娱琴,兰樟仁,陈崇成;森林空间数据的时变性分析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2005年06期
10 刘钢,彭群生,鲍虎军;基于图像建模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梦雅;刘猛;唐勇;;基于立体视觉的树木三维重建[A];第二届立体图象技术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军;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生态空间构建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力;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亏缺状况与林木生长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郭忠升;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杨锦昌;单叶省藤和黄藤人工林的系统经营技术[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柳有权;基于物理的计算机动画及其加速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7 刘杏娥;基于遥感技术预测小黑杨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王树森;华北土石山区基于森林植被演替规律的森林健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王长波;基于物理模型的自然景物真实感绘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白顺江;雾灵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仿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永华;兴安落叶松林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万五星;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中低山森林交错带采伐演替初期阶段植物群落动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蒋燕萍;虚拟环境漫游中的关键技术[D];北方工业大学;2003年
4 李春明;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谷欣超;树木三维造型及真实感绘制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6 漆良华;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7 魏占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应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舒娱琴;基于林分生长规律的虚拟森林环境的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恺;肝脏管道系统可视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胡伟r;基于图像的植物建模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小琴,孟宪宇;单木生长的视景仿真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2 林思祖,张世彪;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3 洪伟,吴承祯,,曾起郁,蓝斌;杉木人工林计算机辅助经营系统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蓝斌,洪伟,林武星,李欢祥;马尾松幼龄人工林竞争与生长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傅肃性;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一体化[J];国土资源遥感;1995年03期
6 郝小琴;森林景物的三维迭代函数系统建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学报;1999年07期
7 俞新妥;林思祖;;计算机辅助造林设计系统[J];林业科学;1986年04期
8 徐德应;刘景芳;童书振;;杉木人工林优化密度控制模型——DENTROL[J];林业科学;1993年05期
9 胡包钢,赵星,严红平,de Reffye Ph,Blaise F,熊范纶,王一鸣;植物生长建模与可视化——回顾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01年06期
10 盛业华,唐宏,杜培军,郭达志;一种保形的快速图象形态细化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青;英国的森林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通讯;1994年09期
2 李晓储,黄利斌,刘泽东,梅加才,陈宝云;要塞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3 陆道调,牟继平;广西森林景观与森林旅游[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4 徐高福;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1年06期
5 菅利荣,李明阳;浙江临安森林景观动态的计算机模拟仿真[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许春如;;福州市郊区森林景观评价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1996年01期
7 罗明永;;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视觉吸收力的评价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1999年01期
8 郭晋平,张芸香;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年05期
9 杨鹏,薛立,陈红跃;森林景观评价方法[J];广东园林;2003年01期
10 徐礼来,宋效严;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军;姜志林;;区域森林景观的生态经济模型及其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肖随丽;;景观林业内涵概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韩久同;;安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与探讨[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铨;楼炉焕;史琰;;缙云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景观优化策略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舒清态;廖声熙;;基于二类调查数据的云南松天然林景观分类及演替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刘世梁;傅伯杰;马克明;刘国华;;异质化暖温带阔叶森林景观中生物多样性对土壤性质影响及保护[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张会儒;蔡小虎;雷渊才;王启和;;四川省崇州林场干沟流域森林景观动态分析评价和模拟[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8 雷瑞德;;秦岭林区天然林的景观自组规律和经营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刘世梁;马克明;傅伯杰;康永祥;张洁瑜;;异质化暖温带森林景观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国强;;云南省思茅市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计量与经济评价[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欧阳朔 通讯员 刘叶建 阮涛;北湖区加速推进城区森林景观项目建设[N];郴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周巍;市城区森林景观建设 年度任务基本完成[N];郴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巍 通讯员 谭政平;高标准完成东坡岭森林景观建设[N];郴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谭志文 通讯员 李仕兵 朱若葵;苏仙区以“四包”营造城区森林景观[N];郴州日报;2009年
5 蔡茂红 张振东 特约记者 张功和;瑞昌着力打造城市森林景观[N];九江日报;2008年
6 记者 罗志勇 通讯员 谭政平;我市部署城区森林景观建设督查工作[N];郴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何一航;木子岭今年将封山育林2651.4亩[N];郴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周巍;市城区森林景观建设任务完成7400余亩[N];郴州日报;2010年
9 黎玉才;森林景观文明城市的象征[N];湖南科技报;2007年
10 汪洪生 李秀艳;加大绿化整治力度[N];连云港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红;森林景观恢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袁晓红;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及动力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3 赵春燕;森林景观斑块边缘效应和耦合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黄广远;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结构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谢春华;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景观生态健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喻庆国;基于自然度的森林景观时空分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董斌;山东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及其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刘翠玲;新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机制与自然火干扰体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9 邓向瑞;北京山区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耿叙武;崂山风景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益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江婧;基于视觉美的中国森林景观设计途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春红;社区森林景观类型划分及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蒋群星;森林景观斑块划分与耦合网络拓扑图的构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吴兆艳;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可视化及其格局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5 杨鑫霞;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与美学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周彬;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北京山区森林景观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马文俊;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斑块划分及空间格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同冰;千峡湖区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葛勇庆;福州城市森林景观树种及生态美学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林小青;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6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18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