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信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6 17:11

  本文关键词:信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产业结构 信息产业 灰色关联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摘要】: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竞争力的宏观基础,而信息产业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升级。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成为新的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探索信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效应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产业本质上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产业创新体系的核心、第三产业的中坚,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影响深远。信息产业的发展利用主导产业理论—扩散效应,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化具有空间影响作用。 本文基于创新的三螺旋理论,探析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三大要素:差异化、合理化、高度化与信息产业的相互关系。首先分别探析信息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化、合理化、高级化的相关关系,并基于OWA算子的灰色关联模型群融合方法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二步是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升级的促进效应。最后,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化角度,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影响机制;从合理化角度,基于主导产业理论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从高度化角度,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联程度。在三螺旋理论的框架下,实证分析得到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并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培养地区特色信息行业,深化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化趋势;二是进一步推进信息产业融合,,逐步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通过分析中国各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影响,构架出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未来演化方向,从而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为推动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智力基础。 本文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了创新。首先,理论方面,三螺旋理论旧瓶装新酒,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化评价、合理化趋势研究、高度化关联分析三个侧面剖析信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机理,由此提出基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三螺旋上升模型。第二,方法上,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模型—基于OWA算子的灰色关联模型群融合方法分析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化、合理化、高度化的影响。最后,基于空间计量滞后模型和误差模型分析了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24;F127;F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银珍;刘麟;;三峡区域产业结构错位原因及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J];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3 戴小新;;区域产业结构同构问题研究综述[J];新学术;2007年06期

4 李金玲;宋焕斌;;知识流动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年05期

5 黄寰;;论企业自主创新优化升级区域产业结构[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3期

6 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董艳华;;区域产业结构解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9期

8 甘益宁;马师妹;;关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探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02期

9 罗瑞雪;叶爽;;论厦漳泉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J];经济视角(下);2012年06期

10 庄志毅;论西北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J];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用明;;优化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对外贸易分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2 隋映辉;赵琨;丁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王仕卿;李树贤;李洁;;首都高技术产业扩散与京东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唐志鹏;刘卫东;刘红光;;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测度[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思峰;;区域产业结构有序度测算模型[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宁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林昆勇;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N];广西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泓;天津开发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杜肯堂;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周华林;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与重构[N];兵团日报(汉);2010年

5 李理;高新区四大举措加快升级步伐[N];湘潭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敏;宁波高职教育面临四道坎[N];宁波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娜 程小旭;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应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差异[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孙维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猜想[N];营口日报;2007年

9 高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把握的四大原则[N];常州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赵炳华;青岛纺织交流两化融合[N];中国纺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肖海平;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延平;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状;黑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瑾;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汤凯;河南省高速公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4 宋新兴;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邹博;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化研究[D];西安财经学院;2013年

6 杨波;国际分工视角下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丹;信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杨金辉;区域产业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任飞;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晓华;加入WTO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与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93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193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