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6 22:26
本文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环渤海经济圈 信息产业 竞争力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比较
【摘要】:信息产业是指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信息产业,作为当代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国家层面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都是势在必行的。 现如今,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甚至是中国经济的第三极。但是,环渤海经济圈与珠江三角经济圈和长江三角经济圈相比,无论从整体经济联系还是经济圈内信息产业的分工合作上,其各省区之间的联系都比较弱,发展状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说从区域经济圈角度研究如何提升该区域信息产业竞争力显得十分有必要,可以通过和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对比中寻找如何提升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途径和依据。 本文主要对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的SWOT分析,分析比较了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的大致发展情况。然后从横截面角度比较2012年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及长三角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竞争优势情况。再次通过对1949-2009年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市场占有率、增加值、从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同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规模、效率的变化及规律并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规模、效率的变化中寻找共同点和提升点。此外,还比较了1949-2009年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主要产品生产量变动趋势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的生产量变化趋势。本文创建了信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关联度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对环渤海经济圈各个省市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大小。最后,通过综合分析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信息产业截面特征和时间序列特征,对1949-2009年信息产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值、从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和主要产品产量等指标的深度挖掘,及各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的贡献度,提出如何提升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娅楠;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比较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93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193913.html